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改进城市管理与改善人居环境工作会议”重要安排,推动“三项工程一项管理”落地见效,全力打造体现国家中心城市水准和特色的“品质之城”。郑州新闻广播推出《我们都是郑州人——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治理》访谈节目。
12月13日上午10点,郑州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保,郑州市交警支队支队长窦立勇带领相关负责同志,做客郑州新闻广播直播间。围绕“打造品质城,我们怎么办”为主题,解读“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治理”的具体工作安排,并接听群众热线,倾听民声、收集民意、为民解忧,为改进城市管理与改善人居环境各项工作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氛围。
△郑州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保
△郑州市交警支队支队长窦立勇
其他做客嘉宾:
郑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科科长张浩
法制科副科长郭丽萍
科研所副所长董伟
停管办王保东警官
车管所副所长王节义
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治理具体针对哪些违法行为进行集中整治?
郑州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保:这次开展的专项治理工作,主要针对行人和非机动车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突出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具体有:1.行人闯红灯、随意翻越(穿越)道路隔离设施、拦车散发小广告、拦车乞讨等交通违法乱象;2.以及非机动车闯红灯、不走非机动车道、随意横穿马路、逆行、违法载人、违法上高架等交通违法乱象;3.机(电)动三(四)轮车闯禁行等交通违法行为。
针对查处的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将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
郑州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保:采取的处罚措施既有法律手段,也有行政手段:1.针对查处的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结合违法情节处以20至50元罚金;2.对违法行为人采取“交通违法者受到体验式站岗的感受教育、学习交通法规的法律教育、书写守法承诺的自我教育,采集交通违法者的详细信息并记录在案”的“三教育一采集”工作法进行教育,并让违法行为人书写具结悔过书、观看宣传教育片,提升教育效果;3.对非机动车违法载人涉嫌非法营运的,在对其进行交通违法处罚的同时,交由交通执法部门对非法营运作进一步处罚,对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依法暂扣其驾驶车辆;4.对行人随意翻越(跨越)中央隔离设施和拦车乞讨、拦车散发小广告的违法行为,及时视频抓拍取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治安拘留;5.对查处的违法行为,定期进行媒体曝光,加强警示提示;6.将采集的所有违法行为信息定期转递至市信用办,并按照既定标准记入个人信用积分,增加违法行为人的违法成本,同时,市文明办也将行人非机动车的交通违法情况纳入文明单位考核内容。
昨天,记者鹏程走上街头采访市民针对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治理开展以来的感受和打分情况,请听报道:
张局长针对郑州的交通变化10分您打分打几分?
郑州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保:治理需要漫长过程,目前郑州实行人力+智能设施执法,治理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交通违法行为多发、常发、易发,也说明公民的意识、教育宣传、交通管理等方面工作有待提高。我不可能给太高的分,因为分值决定下一步的空间、发展方向。要我打分给6.5分左右。
在部分热点区域违章人多,同时警力有限,有没有采取技防措施,面对这些问题频发的路段有没有疏堵结合的方式?
郑州市交警支队支队长窦立勇:这涉及到交通管理的工作理念,路权分配,我们交警部门也通过各种手段来倡议规范,秉承行人优先、非机动车优先,罚不是目的,希望养成大家文明出行的意识。
据郑州市交警支队支队长窦立勇介绍:自11月20日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治理开展以来,全市查处非机动车突出交通违法行为97422起,年度环比增加133.78%;行人突出交通违法行为35486起,环比增加318%;一方面说明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比较突出,我们的工作任重道远。在专项治理中,我们除了对交通违法行为处罚之外,还关注到了违法重点区域,主要集中在城市主干道,车流人流密集的路段,比如,学校、医院、火车站等区域,对这些路段的整治会改善交通状况,提高通行效率,更重要的增加道路安全因素。
专项治理开展以来,配合违章行为的查处,我们也拓宽宣传的渠道,除了传统的发放文明出行倡议书,同时,在繁华商业区、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增设宣传专栏。深入学校、农村、单位、社区、门店开展宣传活动和安全讲座,使内部管理和外部治理形成合力,内外加压,从源头上解决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问题。共同营造安全有序文明畅通的出行环境。
今天上午,新闻中心记者池金山在紫荆山立交一层现场采访行人、非机动车违法行为,并全程进行视频直播。
紫荆山立交地面一层是五个方向的道路交汇之处,同时也是郑州率先开通的两条地铁线1号线和2号线的换乘处,这里的人流、车流都非常大,可以说是郑州交通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城市交通的缩影,记者跟随郑州交警一大队铁骑中队中队长张福志,现场观察该路口行人和非机动车的违法情况。
现场记者观察到,还是有部分市民无视信号灯,直接闯红灯,一些电动车也是存在逆行、占用机动车道等不规范行为,针对行人违法,民警会对其罚款10元,进行三教育一采集。针对非机动违法,会对其罚款20元,进行三教育一采集。大部分市民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配合民警采集并接受处罚。
记者在紫荆山立交一层看到,该路口已经安装“行人闯红灯智慧警示系统”的设备,该系统由LED发光地砖和立式信号灯灯箱组成,可通过声、光、电、影技术警示行人过马路走人行道、遵守交通信号,同时提示过往车辆礼让行人减速慢行。
据郑州交警一大队铁骑中队中队长张福志介绍,早上高峰期,紫荆山立交地面一层查处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大约60起,自整治行动开展以来违法行为有所下降,其中非机动车违法载人现象较以前有明显减少,在此也提醒所有交通参与者,文明出行需要从自身做起,提高自己的交通文明意识,让文明的意识去支配我们的行动、去指导我们的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整个城市的交通环境才会有一个更加惊喜的变化。
【热线1】
王先生反映:1、一些路段的非机动车道上存在有减速带,影响通行,比如科学大道钱隆城、五龙口等地都有,所以会有很多非机动车骑到了机动车道上;2、非机动车道不太平整,比如秦岭路小学到农业路附近,路上很多石子,希望加强非机动车道的管理;3、地铁站口能不能多施划一些非机动车停车位。
郑州市交警支队支队长窦立勇:道路交通管理是一项综合工程,除了需要管理措施配合之外,还需要全社会配合参与。本着改进城市管理改善人居环境开展的理念,全面部署了“三项工程一项管理”工作,其中就涵盖道路改造提升、城乡结合部综合整治。刚才我们探讨过,我们在治理行人、非机动车工作同时,通过工程措施,体现行人非机动车优先的理念。
在交通管理工作中,体现“两优先、两分离,两贯通,一增加”。在道路通行中,行人、非机动车优先;要实施人行道贯通,非机动车道贯通;通行过程中,实施机非分离,人车分离;增加人行过街设施。目前,在我们郑州的一些路段还有达到这些要求,我们下一步会持续发力,通过工程措施,着力解决王先生提到的这些问题,提升道路环境秩序。
【热线2】
宋先生反映:1、机动车问题,外地牌照滞留郑州,看到过几次豫N牌照机动车在路口慢速行进,造成拥堵。2、机动车上牌,能不能更严格,让机动车总量降下来。3、非机动车道的治理问题,非机动车车道形同虚设,非机动车道台阶很高,设施管理不合理。4、大量的违法违规人群,十字路口越线停车,右转机动车转不了,是不是可以加强宣传,基本常识的宣传、学校的宣传。
郑州市交警支队支队长窦立勇:外地车辆的问题,作为交通管理者,无论是哪里的牌照,违规都应该严厉查处。郑州市是省会城市,牌照问题目前不能因为不是豫A就有区别对待。在违法行为整治的同时,提升管理能力水平,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用绣花功夫治理,用科学手段,提升路口的通行效率。针对骑非机动车行驶的时候,路口不同的交通工具的互相干扰,谈谈自己上高峰岗位的体会。非机动车停车越线不到位影响整体交通,越线干扰行人、非机动通行。加大交通出行规范,应当从我做起,从每一次交通行为做起。
【热线3】
听众王先生:1、斑马线应该设置些双闪灯,夜间方便醒目;2、建议设置非机动车的待转区;3、机动车待转区该改设为借道左转弯;4、疏导线,道路拥挤,看不到疏导线,疏导线可以画的距离远一些。
科研所副所长董伟:斑马线黄灯设置,城乡结合部设置多,市区少,我们下一步调研之后考虑可行性。目前新通桥桥下设置了非机动车左转待转区。之前东风东路、黄河东路等路口设置过非机动车左转待转,在实践中发现存在矛盾,根据郑州市的实际情况又取消。我们也一直在积极探索,会在合适路口增设。
郑州市交警支队支队长窦立勇:针对新乡机动车出行,左转没有设置左转待转,借道通行,郑州是否可以设置?这跟郑州城市定位有关,借道左转,说明双向通行饱和度低,下一步我们会在郑州次干道、背街支路探索,目前在主干道不具备条件,因为主干道通行空间、资源是固定的,当满足一方的通行便利,一定是削减另一方的权利。
那么,市民对于郑州交通建设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记者李培走上街头采访了部分市民,请听报道:
郑州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保:非常感谢能有这样一次互动沟通的机会,听众也提到了很多问题,涉及到宏观管理、道路交通执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接下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工程一管理”的具体要求,列单造表,拿出具体整改措施,也希望广大市民针对郑州交通多提宝贵建议和意见,我们都是郑州人,从自身做起,共同营造美好郑州的出行环境。
编辑:尚书、飞帆、鹏程
统筹:岳翔、马如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