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傅姓发源地——荥阳高山镇石洞沟村
郑州广播电视台会面客户端      2019-12-24 17:24 3257


    荥阳市石洞沟村位于黄河南岸,是一座古老的村庄,这里遗存着古老的殷商文化,这里有着三千余年的传说,属河洛文化范畴。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今天就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感受下这个有着三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古老村庄吧。 

★位于村内的古井

    石洞沟村位于汴洛古道之上,村子四面环山,中为盆地。古鄤水穿村而过,村子中心则有着迄今为止全国唯一的商相祠堂。村子面积不大,仅有4.17平方公里,但村落却有近三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走进村中你会发现,这里到处都是古寨、古庙宇、古桥、古道、古树、古井等。

★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商相祠

    在村子正中的商相祠堂,建于公元前1193年,共分四层,高九丈余,是殷商宰相傅氏始祖傅说的祠堂。根据记载:武丁梦得圣人,名曰说,求于野。乃于傅岩得之,举以为相,国大治。傅说著有“说命三篇”等治国安邦宝典,他还发明版筑术,创造甲骨文、青铜器金文。傅说辅佐武丁中兴,商王祖庚下旨在傅说祖居地傅岩里建造商相祠,同时赐金匾“良弼家风”悬祠堂大门上方。在石洞沟村,村民中75%是傅姓,据正史典籍、近年考古发现及傅氏早期家谱等文献记载,傅说正是傅氏家族的始祖。

★讲解人员讲解祠堂内的《崇俭约》

    在商相祠堂内还刻有《崇俭约》,它是石洞沟村最古老的村规民约,教导村民注重杜绝相互攀比之风。相传,“傅说留下了‘正、善、俭、孝、学’五字祖训。”《崇俭约》是其后世子孙傅檙于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所立,共460余字。《崇俭约》告诫族人乡邻,“若不抑奢崇俭,何以酌盈剂虚?”(若不抑制奢侈,崇尚节俭,如何用积累补(灾年)之缺?)而且要做到“余一余三,备灾备祲”(三年耕而有一年之余,九年耕而有三年之积,用以备灾备荒。)

★红墙灰瓦是村子古民居的建筑特色

    除了商相祠堂外,踏进石洞沟村,给人的第一眼印象就是古老、厚重、神秘。石洞沟村古民居有记载的大多是明朝洪武四年以后建造的,距今六百五十年左右,有很少一部分建造历史已逾千年。这些传统建筑的最大特色是:红色鹅卵石建造的房子,垒砌装裱的窑洞和千年不损的院墙与红石筑起的地堑。目前,林门明清古民居群,南街明清古民居群,河东明清古民居群共三个明清古民居群,四十六座明清古民居院落,百分之八十的古民居和窑洞保存完好。

★村内到处都是古色古香的村间小道以及历史遗留下的痕迹

    村中老人告诉记者,传统建筑为鹅卵红石未经敲打原石垒砌,石灰掺土加麻丝,用木杵捣成半软不硬似面团的泥状,上好泥状灰土料,把红圆石放上,用小红石块镶嵌紧而平稳后,再用手锤敲击红圆石,确认无松动,才垒砌下一块。红鹅卵石不分大小,平稳为标准,楼盖高低,墙面全部不分层次。墙基墙皮很厚,待掺有麻丝的灰土面团泥自然干后,非常结实,比现代的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牢固,钢筋水泥结构一百年就会老化。红鹅卵石垒砌的石头房子和院墙可千年不损,且冬暖夏凉,绿色环保。

★村民家门口就是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树

★古语中的门当户对中的“户对”就是门上面的这两个“圆疙瘩” 这在别的地方已经很难看到了

    同时记者也看到,村内各处柏树汇集,形成一副山画美景,吸引了众多摄影、书画家前来扑捉摄像取景。采访中,不少游客也表示,百年老屋,红石为墙,这些都是历史的活化石和见证者,希望石洞沟村的古建筑能够得到更好的开发和保护,也让这种古老民居方式流传的更久远。

★村子获得过的不少荣誉

    不少村民告诉记者,百闻不如一见,希望更多喜欢古村落,并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来石洞沟村走走看看,热情的村民,古朴的建筑,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



记者:方正

统筹:郭涛

相关新闻

二七区千余名公职人员旁听危险驾驶案件庭审 接受警示教育

郑州广播电视台会面客户端 12.24 3320

两小时办好消防安全许可证!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实行消防安全告知承诺制

郑州广播电视台会面客户端 12.24 2805

因雾,河南省部分高速公路实施交通管制!

郑州广播电视台会面客户端 12.24 2808

为郑州人定制的APP
下载查看更多资讯

在APP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