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拜祖大典的故事
郑州广播电视台会面客户端
2020-03-24 14:57
2213次
三月三 拜轩辕
对于每一位中华儿女来说
寻根问祖、慎终追远
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也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
代代相传的原动力
有人为大典添声加彩
有人身在海外心系故乡
有人深耕黄帝文化沃土
......
他们与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有着怎样的故事

最近,网友身穿汉服、唐装、民国风等传统服饰的拜祖海报在朋友圈刷了屏。“网上拜祖祈福平台”中的“拜祖STYLE”换装海报更成为新时尚,连歌手平安也忍不住尝鲜。一张照片生成只需要短短几秒,背后却是陈任佳和技术团队近一个月的努力。

“换装海报使用的是人脸融合技术,最初生成的照片跟原图相似度很低。”时间紧任务重,为了确保给网友更好的使用体验,他们每天都会进行数百次调试,一遍遍根据生成的照片优化数据,常常晚上两三点还通过“云会议”解决平台存在的问题。
各种功能的开发、不同手机端的兼容、庞大访问量的后台支撑......从事拜祖工作8年来,今年是陈任佳最难忘的一年,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上平台敬拜黄帝,表达对祖先的追思之情时,陈任佳觉得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

前不久,第五届美国“海外炎黄子孙拜祖大典”圆满成功,受疫情影响,今年拜祖活动规模不大,但大家寻根问祖的热情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减损。在做好充分的防疫工作后,简单而庄重的仪式让河南籍华人张丽莉激动不已,也让她想到了首届美国“海外炎黄子孙拜祖大典”上的一位耄耋老人。

张丽莉告诉记者,当时这位90岁的老人是坐着轮椅被孩子推过来的,在海外定居多年的他终于在这次拜祖活动中,找到了家与根。“老人都落泪了,对于我们华人华侨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活动,更是我们精神的寄托。我们虽然身在海外,但时刻关心着祖国的发展和建设,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传播中华文化。”

如果你看过拜祖大典,一定能听到一个浑厚有磁性的男声,这个声音来自连续4年担任拜祖大典画外音的郑州新闻广播主持人吴楠。做好了一站就是三个小时准备的吴楠,发现今年他有座儿了。由于今年拜祖大典要求“三无两不降”,现场人比较少,吴楠的位置转移到了走廊里,“我可以坐着播音,脚也不会那么疼了。”
对吴楠来说,虽然工作场所变得舒适了,但工作量和压力反而更大。除了画外音外,他今年还承担了主持人的任务,负责为大典仪程串场。“感觉好像回到了第一次参加拜祖大典的时候,特别紧张。今年是特殊的一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为拜祖大典添声加彩,为抗击疫情作出贡献。”

“天地玄黄,东方曙光”每当熟悉的音乐响起,赵翊然就会跟着哼唱两句,仿佛回到了己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现场。2019年,七岁的赵翊然被选入儿童合唱团,在拜祖大典上与阎维文、褚海辰一起高唱《黄帝颂》。
每天七八个小时的练习并不轻松,小小的赵翊然却始终没有放弃,回到家也坚持练习。在她的认知里,这段旋律不仅仅是一首歌曲,而是流淌在华夏儿女血脉中的民族情感。“尤其是最后典礼告成的时候,我站在台上看着气球腾空而起,听着音乐响起,那一刻特别自豪和感动。”

“每次参加拜祖大典,都会有很多人问我姓氏的起源,甚至很多外国朋友也会问我这个问题。”作为参加过多次国际大联播的嘉宾,阎铁成最开心的就是通过拜祖大典,中华民族这段辉煌的创业史、发展史、文明史逐渐清晰起来,“中华根深,华夏叶茂”的理念也根植于每一位参加大典的炎黄子孙心中。
每每在现场看到近万人敬拜黄帝的画面,阎铁成都会由衷地感叹:“中华民族五千年不断裂的文明太伟大、太有生命力了。”他相信,这种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将带领炎黄子孙一步步实现祖国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我与拜祖大典的故事还在继续......
记者:王妍斐 张杭
编辑:弓雪
统筹:刘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