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说,郑州美术馆新馆最近开馆了?
为了能呈现更真实的体验感,几个小伙伴一致决定,公共交通前往。从东区CBD出发,先坐地铁,再换乘公交,然后步行走了大概500米,就到了美术馆新馆。
丨科幻风十足的油画,有没有「流浪地球」的感觉
古语有云:「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倒是算不上,路途虽略远一些,但交通还真挺顺。不过嘛,为了心心念念的「非常之观」,还是可以拼一拼的。
沉稳大气,彰显艺术的魅力
美术馆建筑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逛展的第一感受是从这件最大的艺术品开始的。
丨场馆整体外观
场馆位于丹水大道与长椿路交叉口东南角,与郑州大剧院遥遥相望。
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它的建筑整体以「斗」形作为母体,外墙以石窟元素为主,从远处看仿佛穿了一件「灰色外衣」,显得格外沉稳大气。
这种文字上的描述,其实远远不及现场所带来的震撼感的万分之一。思前想后半天想用一个词对这栋设计做个概述形容,大概只有「新颖前卫」了!
丨场馆正门
丨场馆门口自助取票处
丨场馆内部
「场馆地上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共有展厅7个,面积7000平方米,总展线1800米,其中最大展厅1700平方米。」
光看介绍的这些数字有趣君就已经惊呆了,一时间竟忘了走路。
「孩子,别看手机上的介绍了,走走走,赶紧逛展去。」突然就被欺负了,看展就看展,着什么急嘛,大长一天呢,既然来了就慢慢逛慢慢看呗。
宜静静感受,忌走马观花
从三万年前的洞窟壁画,到20世纪美术馆里的现代抽象,艺术绝不只是为了美,更不单是多余的装饰,艺术的秘密就藏在人心和观念的演变里。
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馆藏作品到段正渠先生这样书画大家的作品,再到「河南当代青年美术家」的作品,这样一路逛下来,脑子指定是不够用了,不过既然来了就要一逛到底。
丨一个人静静地看展
我们首先进入了一楼的第一展厅,第一展厅展出的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中90件套代表性作品。
郑州美术馆新馆 第一展厅
— 展览时间 —
2020.10.25至2021.02.28
讲解员介绍说这些作品大多是和央美有渊源的艺术家们在央美学习时的毕业作品,创作年龄都在二三十岁,并且里面的作品也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展览的,不同的时期自然有不同的风格。
上面这幅油画是詹建俊老师的作品《起家》,作品描绘的是在暴风雨来临之前,这些青年垦荒者们开始搭建帐篷避雨的场景,草地和帆布的动态使观众能够感受到风在呼呼地刮。
讲解员告诉大家这幅作品其实是詹老师听着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协奏曲来创作的,画面的律动感就仿佛音乐的节奏感,给人一种激情昂扬的感觉。
起初逛的时候还摸不到头绪,听了讲解员的一番讲解,大家突然就有点豁然开朗了。
丨段正渠先生作品
三楼的第二、三展厅,是「段正渠作品暨文献展1983—2020」。
— 展览地点 —
郑州美术馆新馆 第二展厅、第三展厅
— 展览时间 —
2020.10.25至2021.02.20
段正渠先生曾在郑州画院从事专业创作十余年,是郑州画院的第一批画家,与郑州美术馆渊源颇深,他的作品也代表着老一代艺术家的风格和气质。
— 展览地点 —
郑州美术馆新馆 第四展厅
— 展览时间 —
2020.10.25至2021.02.28
展出的作品类型有国画、油画、综合材料,风格也有工笔、写意、传统、当代等不同的风格。
这些展出的作品,有一个基本标准,就是进过「国展」;其次,挑选的都是河南当代艺术家们最满意、最能体现自己风格的作品。
丨画得像极了老旧的街角拐弯处
百年西泠,古韵中原
在门口的时候遇到一个中年男子准备进去观展,闲聊时,他告诉有趣君说自己特别喜欢李刚田先生的书法,今天专门从玉兰街开车过来拍照的。
当逛到四楼第五展厅的「闲庭信步:李刚田书法展」时,刚好又碰见了,真巧!
— 展览地点 —
郑州美术馆新馆 第五展厅
— 展览时间 —
2020.10.25至2021.02.28
— 展览地点 —
郑州美术馆新馆 第七展厅
— 展览时间 —
2020.10.25至2021.02.28
丨金石艺术的魅力
丨看到中间「百年西泠」的字样了吗?
艺术是鲜活的,需要不断传播
从最后一个展厅出来,和小伙伴终于长舒了一口气,信息量太大,感觉酸爽,虽然整个展逛下来有点体力不支,但好在二楼还有咖啡区可以休息。
丨小清新风格的咖啡区
丨美术馆拉近了大众与艺术的距离
郑州美术馆新馆tips:
地址:
丹水大道与长椿路交叉口东南角
开馆时间:
周二至周日
9:00-17:00
最近展览:
到馆方式:
实行实名制预约参观方式
市民可通过「郑州文旅云」公众号平台
提前1至7天内凭第二代身份证实名预约
或者电话预约,电话号码为0371-67759591
编辑:刘榕
统筹:乔艳霞
来源:有趣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