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美丽的家乡郑州,就在黄河中游下界和下游上首的接合段南岸,中原腹地之中,流经郑州段的黄河长160余公里。上古时期,这里是有熊氏的族居地,华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即出生在这里。后来,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水灾,在今郑州一带有一个烟水茫茫、浊浪连天的大湖泊荥播。大禹治水,“高高下下,疏川导滞”,顺着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荥播既潴”,使泛滥的荥播得到了控制,出现了大片沃土,建立了“天下之中”的豫州,让人们“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郑州市志》引《左传·襄公四年》)
此后,商有九王建都于郑;周朝八百年,管郐虢祭密郑韩,先后建国于郑;秦朝郑州分属三川郡、颍川郡……全国八大古都之一的郑州拥有黄河沿岸诸多风景名胜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郑州文化名胜极具民族历史和黄河特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寻根拜祖的圣地。而郑州因为其重要的位置,险要的地势,曾有多次重要的战争发生在这里,改变了中国的历史。
楚汉争霸的关键之战成皋之战
秦朝灭亡后,天下依然纷乱。诸侯中以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实力最强,双方发生了一系列战争,史称“楚汉争霸”。最终,以项羽的西楚败亡,刘邦建立汉朝而告终。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大规模战争中,发生在今郑州境内的成皋之战尤为重要,汉军通过正面对峙、翼侧迂回和敌后骚扰等策略,频繁调动楚军,最终以弱胜强并决定了汉楚兴亡。
家喻户晓的楚河汉界,就在今郑州荥阳境内
据《资治通鉴·汉纪》记载,公元前205年,刘邦、项羽先在彭城(今徐州)发生大战,刘邦大败而逃,其父刘太公、其妻吕雉都被项羽俘虏,原本亲附刘邦的诸侯也背汉投楚。形势对于刘邦来说已是十分危急。汉王问群臣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张良曰:“九江王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于是刘邦采用了张良的计策,以函谷关以东地区作为封赏,重用自己的部下韩信、彭越,并派人游说和项羽有矛盾的楚将英布,令韩信北上攻打不听汉王命令的魏、赵等国,开辟北方战场,以消灭楚国的羽翼;彭越在敌后的梁地等处游击袭扰,断绝楚军的粮草;英布在今安徽一带起兵叛楚,牵制项羽。之后,刘邦到了今郑州荥阳,各路败军都到此会合,萧何也关中征发了原本不列入服役名册的老人和少年,把他们全部送往荥阳,汉军于是重又士气大振。刘邦的部将纪信甘愿冒充刘邦,身穿汉王的服饰,乘坐汉王的车驾,出东门驶到楚军前,楚军都山呼万岁,涌到城东观望,刘邦因此得以从西门出城逃走。得知上当的项羽大怒,烧死了纪信。在今天郑州古荥镇还有纪公庙,以纪念这位忠诚的将领。

公元前203年,九月,项羽听说彭越攻下睢阳(今商丘南)、外黄(今兰考东南)等17城,大惊,再次领兵东归。留下将领曹咎守成皋,叮嘱他谨慎勿战。十月,汉军攻成皋,曹咎坚守不出。汉军于是派人到阵前百般辱骂曹咎,激得曹咎暴怒领兵而出,在横渡汜水时被汉军打败,曹咎在汜水之畔自杀身亡。汉军再次收复成皋,取用敖仓的粮食作军粮。另一边项羽虽然很快就收复了睢阳等城,听说成皋又被攻破,急急忙忙率军返回。汉军驻守在险要的地方,楚汉两军就在此对峙。这样过了几个月,楚军粮食短缺。项羽很是担忧,便架设肉案,把刘邦的父亲放到上面,通告刘邦若不投降就要煮杀了你老爹!刘邦则回复他道:“我曾与你一起作为臣子接受楚怀王的命令,盟誓结为兄弟,因此我的父亲就犹如你的父亲。倘若你一定要煮杀你的父亲,那么望你也分给我一杯肉羹!”项羽怒不可遏,想要杀掉太公。项伯劝道:“天下的事情不可预料。况且有志争夺天下的人是不顾及自己家人的,即使杀了太公也没什么好处,不过徒增祸患罢了!”项羽依从了他的话。项羽又对刘邦说:“天下沸沸扬扬地闹腾了好几年了,只是由于我们两个人相持不下的缘故。现在我愿意向你挑战,一决雌雄,不要再让天下的老百姓白白地忍受煎熬了!”刘邦笑着推辞道:“我宁肯斗智,不肯斗力。”项羽闻言大怒,用暗伏的弩箭射中了刘邦。刘邦胸部负伤,却摸着脚说:“这贼子射中我的脚趾了!”刘邦因受伤而卧床休息,张良却坚持请他起身去军中抚慰将士,以安定军心,不要让楚军乘势取胜。刘邦于是出去巡视军营,但终因伤势加重,而赶赴成皋养伤。

《楚汉争霸》剧照
这时北边的韩信已经平定了临淄,正追赶齐王田广。项羽不得不再次分兵前去援救齐国。项羽自己明白楚军缺乏外援,而且军粮也要吃完了。刘邦这时派人前来,请求接父亲太公回去。项羽于是就同刘邦定下条约:二人平分天下,以“鸿沟”的为界,鸿沟以西划归汉王,鸿沟以东划归楚王,将太公、吕雉送回,项羽随即领兵东去。刘邦于是也想西行回国,张良、陈平便劝他道:“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楚兵疲食尽,此天亡之时也。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劝刘邦乘胜追击,不要养虎为患,刘邦接受了他们的意见。再后来,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大封已经有了雄厚实力的韩信、彭越等人,一起追击项羽。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项羽逃到了垓下,兵少粮尽,四面楚歌之下,率军突围,至乌江岸边拔剑自刎。于是,在秦朝短暂的统一之后,汉王朝建立了。经过文景之治,汉武帝开通西域、北击匈奴,卫、霍封狼居胥,汉光武帝中兴,汉和帝时窦宪勒石燕然……强大的汉王朝赋予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及其千百代的子孙一个统一的名称——汉族!
秦王威武,破阵于郑,一战定乾坤
唐初,在今郑州境内又发生了一场决定天下命运的战争。相较于楚汉成皋之战,这场战争更具传奇色彩。618年,唐高祖李渊称帝建立唐朝,但此时天下仍在大乱之中。秦王李世民平定西北、河东后,于621年在虎牢关(今荥阳市汜水镇)以少胜多,大败王世充、窦建德联军,不但巩固了新生的唐朝政权,为统一天下扫清了最强力的对手,也因立此大功为自己日后夺位打下了基础。

《新唐书》记载:“(武德)四年二月,窦建德率兵十万以援(王)世充,太宗(李世民,时为秦王)败建德于虎牢,执之,世充乃降。六月,凯旋,太宗被金甲,陈铁骑一万、介士三万,前后鼓吹,献俘于太庙。高祖以谓太宗功高,古官号不足以称,乃加号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位在王公上。”《资治通鉴》里对这一战,有更详细的描述,每每读之,令人击节为秦王赞:唐兵攻打王世充,围困洛阳。王世充求救于窦建德,窦建德率大军十万来援,扎营于虎牢关以东。得到消息后,李世民决定大军继续围困王世充,自己亲率数千精锐骑兵直奔虎牢关阻拦窦建德。到了虎牢关第二天,李世民就率小股骑兵去探营,敌军以为他们是斥候,李世民大喊我是秦王李世民!敌军来追,李世民边退边射箭,引诱敌军中伏,大败追兵。窦建德军受阻,停留了一个多月,打了几仗都未能取胜,将士们人心思归。李世民派人在黄河边牧马引诱窦建德,窦建德果然倾巢而出,其大军列队从早晨到中午,士卒们饥饿疲惫,都坐了下来,又争着喝水。李世民军趁机突然攻出,窦建德军撤退,阵型混乱,李世民又亲率程咬金、秦琼等猛将绕到窦建德军阵后,打出唐军旗帜,窦建德军看见唐旗在阵后飘扬,迅速崩溃,唐军追出三十里,杀了三千多人,俘虏了五万人,窦建德也落马被抓。随后李世民押解着窦建德等人到洛阳城下,王世充看到后就出城投降了。

《大唐皇帝等慈寺之碑》,原立于今荥阳市汜水镇,是唐太宗李世民为超度在虎牢关之战中所战死的双方将士所立。
就这样,经过一番激战,李世民活捉了窦建德,王世充见状也投降了。虎牢关之役,李世民将智谋、勇猛、耐心、果断等各种统帅才能发挥到了极致,能率数千骑兵破十万强敌,一战擒两王而定天下。当时李世民才23岁,江山如画,秦王雄姿英发。再往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登基称帝,对内虚心纳谏,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李靖雪夜袭阴山,曾在隋末唐初对中原趁火打劫的东突厥首领颉利可汗被唐军生擒,后被送往长安在国宴上跳舞以悦大唐君臣;唐朝又灭亡薛延陀、高昌、龟兹、吐谷浑、高句丽等国,甚至出现了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传奇故事,不愧“汉人武功,极盛于唐”的美名。
俱往矣,还看今朝
春秋时期晋楚争霸,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大败晋军于今郑州荥阳境内南宋建炎二年,岳飞与金兵大战于汜水关,三战三捷,后克洛阳、败金兵于朱仙镇,被赵构十二道金牌召回,收复之地再失

而今,深处中原腹地的郑州早已不闻战火之声,人们在太平盛世中安居乐业。但纵观历史和国际形势,人们期盼的和平生活并不是上天赐予、生来就有、理所当然的,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只是生活在了一个和平的国家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尽自己的力,为祖国、为家庭、为自己而奋斗,惟愿祖国强盛,佑我民众世世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