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黄河故事②黄河宁,天下平
郑州广播电视台会面客户端      2021-04-08 11:03 2191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出生于郑州荥阳的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曾在诗中这样描写黄河含沙之多。


这条哺育了中华文明的母亲河,还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在其下游则是高出地面最高的河流,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北夺海河、南侵淮河,给华夏儿女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黄河发生决溢1500多次,大改道26次。


正处于黄河下游之首的郑州,曾多次深受黄河决口之害


黄河自巩义康店进入郑州境内,由中牟狼城岗流入开封境内,绵延160多公里,流域面积1830平方公里。在郑州境内,黄河河床由窄变宽,水势平缓,泥沙逐渐淤积,至市区邙山头以下形成地上“悬河”,高出南岸地面2-7米。另外黄河中心沙洲出没无常、串沟繁多,黄河主流多变,属于典型的游荡型河道,汛期经常出现横河、斜河,再加上大堤临背高度悬殊和土质多沙,极易发生险情。


据《郑州市志·卷五·黄河》记载,在宋代以前,黄河从洛阳孟津至大伓山向东北流去,郑州地区尚无水患。北宋时期,由于河道南徙,河阴、荥泽等地才水患不断,之后到1938年,被史志资料记载下来的郑州黄河段决溢、改道有77次,其中荥阳及郑州郊区52次,中牟25次,人为决口2次。


本台记者采访郑州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地情资料信息处处长苏金平


965年,黄河从荥泽县决堤,由原武县进入故河道,东南流入淮河。

972年6月,黄河决。

978年,黄河又决于荥泽。

1358年,河决郑州、荥阳等地。

1426年,黄河泛滥,淹郑州、荥泽等10余县。

1077年10月,黄河暴涨,河堤出现险情,官员乔执中挺身登堤,率领民众抢险,河堤转危为安。

1662年6月,黄河决口,中牟西南北三关皆被淹。

1734年6月、9月,黄河两次决口,淹没郑州、中牟乡村数百,漂没9万户。

……


近代后,郑州黄河段的决口愈加频繁


1843年7月,黄河中上游连降暴雨,河水暴涨,出现历史罕见的特大洪峰,直冲中牟堤坝。23日,黄河于中牟九堡决口,河堤塌宽100余丈,中牟县北部肥沃农田尽成沙卤之地。洪水直趋东南,从周口入大沙河后汇入淮河。此次河决淹没中牟、尉氏、通许、太康沈丘及安徽阜阳、凤台等州县,死伤无数。


为了治理这次河患,清政府用银1200万两,历时一年半,中牟九堡河工于1845年2月合拢,全黄悉归故道。但在当年秋天,黄河就再次在荥泽决口,经郑州东北直趋中牟,四十里平原尽成泽国。


1868年8月,黄河在荥泽冯庄决口,淹没郑州沿河六堡157村。


1887年9月,连续10日大雨,黄河在郑州石桥决口,决口处宽300余丈,水深1.7丈,淹没郑州以下中牟等40余县。清政府随即开始进行堵口工程,并于次年购置西洋小铁轨、运土铁车、电灯、小轮船等,使施工效率倍增,此为河南使用电灯、运土铁规车之始。该工程于1889年年初竣工,用银1960多万两,调集民工10万余人。


比天灾更可怕的,是人祸



1938年5月19日,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


为阻日军西进南下,6月1日,蒋介石在武汉召开会议,决定豫东作战略撤退,并下令决黄河堤。由于担心手下执行消极,蒋介石还一再通过口谕、电令催促手下扒堤,不要有“妇人之仁”。


6月9日凌晨,经过两天两夜不停的挖掘后,国民党39军新8师蒋在珍部在郑州花园口决堤成功,三日后涨水,“洪水滔滔而下,堤口冲宽至百余米”,大部河水由贾鲁河入颍河,再由颍河入淮,洪水漫流豫东、皖北、苏北44个县市,受灾面积13000平方公里,灾民480万人,伤亡89万人。



此后数年,黄泛区年年受灾,洪灾过后还有蝗灾,到处是沙丘,地表突兀凸凹,根本无法耕种,对农业造成严重破坏。


这次决口还造成了1942年的大饥荒,数千万人沦为难民,仅河南一地就有300万人死于饥饿。



相较于中国民众的惨重损失,日军确实一度被洪水所阻,但到了1938年10月,仅在花园口被扒开后4个多月,武汉仍然失守。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历时一年多,经三次堵塞,终于在1947年5月完成了花园口堵口工程。后来国民党在花园口修建堵口纪念亭,当时刻立了堵口复堤工程的纪念碑,和蒋介石所题“济国安澜”、行政院所题“安澜有庆”,为自己掩盖罪恶、歌功颂德。



1957年,人民政府在东侧建立纪念亭,1997年省政府刻立纪事碑,按实际情况记述了花园口决堤的原因和堵口的经过,纠正国民党碑文中的错误。


黄河安危,事关重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把黄河防汛工作列入重点项目,在上游修建多座水库和大量水土保持工程,在下游加高培厚河岸堤防,以“根治黄河水害,开发黄河水利”。


上世纪50年代,郑州对之前留下的残破堤防和坝岸工程进行培修、加固、接长并积极开发黄河水利,对全部黄河大堤进行反复锥探,发现隐患即行翻筑或压力浆实,完成堤身锥探190多万眼,捕杀害堤动物3.4万只,填实暗穴8000个,在大堤两侧普遍栽种护坡草和各种树木200多万株。



此后数十年里,黄河河防工程一直在不断地修建、改建,郑州辖区已有17处河道工程、925个工程单位。无论是原有老旧的花园口险工、马渡险工、九堡险工,还是新建的南裹头险工,均已实现全部石化,并形成坝、垛、护岸为一体的险工,以抵抗洪水的淘刷和控制河势流向。《郑州市志》记载,郑州黄河段堤防截至2000年底,共有843道坝、垛、护岸,长度达到56.2公里,占堤防总长度的78%。



现在,160多公里长的郑州黄河段,西段有邙山、大伓山、广武山为屏障,剩余的71.42公里,岸边的黄河大堤犹如一道坚固的长城,加上新建的赵沟、裴峪等控导工程,黄河河槽缩窄,主溜受控,滩区面积逐年扩大,河势岸滩稳定。特别是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后,郑州的黄河防汛能力提高到可抵御1000年一遇级别的洪水。


黄河宁,天下平


翻过历史的书页,小心触碰那一次次关于黄河的天灾人祸,振奋于党领导人民所开创的治黄事业新篇章……


黄河,是中国人民科学认识和治理大江大河的重要见证,是一代代中华儿女上下求索追求幸福生活的生动写照。



如今的黄河,成功实现了伏秋大汛岁岁安澜,人水和谐的生态新图景已徐徐展开。


走在郑州黄河大堤上,两侧林木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淤区苗木花卉相互辉映,构筑了一条沿黄绿色生态长廊。漫步母亲河畔,人们沉醉其中。



郑州黄河文化公园内,炎黄二帝的巨像,静静矗立在黄河岸边,注视着大河波涛……


今天,让我们重温诗人光未然的《黄河颂》,让我们“伟大又坚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记者:曲鹏飞
编辑:弓雪
统筹:刘芳、郭涛


相关新闻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开往春天的列车——坐着地铁看郑州

郑州广播电视台会面客户端 4.08 1868

42.1万人报考,我省今年报考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人数再创新高

郑州广播电视台会面客户端 4.08 1811

河南嵩山龙门足球俱乐部新援到位

郑州广播电视台会面客户端 4.08 2064

为郑州人定制的APP
下载查看更多资讯

在APP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