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七塔之于郑州,是城市地标,更是一种精神和传承——“二七精神”。98年前的一个夜晚,一名来自福建闽侯的男儿,以捍卫真理的执着,书写了中国共产党人带有英雄本色的悲壮史诗,他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者,“二七精神”的代表人物——林祥谦。今天,让我们重温这位英雄的英勇斗争事迹和革命精神。
二七广场车水马龙,人流如织。巍峨屹立的二七纪念塔,如同一条时光隧道,步入其中,当年轰轰烈烈的大罢工运动在眼前“展开”……
(资料图)
记者张云帆采访中建七局王磊
中建七局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事业部党总支书记王磊告诉记者,“以前对这段历史多多少少有所了解,但了解不深,通过这次主题教育,我们把党员都召集起来,进一步学习这一次反帝反封建的伟大运动,我感到受益匪浅。”
看着眼前的一件件文物,时钟仿佛拨回到一个世纪之前——98年前,这里风暴骤起,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在即。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吴佩孚又怕又恨,阴谋毒手伸向铁路工人。郑州二七纪念馆学术研究部主任庞倩华说,“当时京汉铁路是贯穿南北的主动脉,吴佩孚把持着京汉铁路,他军费开支的90%甚至更多来源于京汉铁路丰厚的利润。如果工人罢工,会对他造成致命的经济打击。”
在电影《风暴》中,1923年2月4号上午9点,林祥谦下达了罢工令。世世代代当牛作马的江岸铁路工人,在林祥谦的指挥下,拉响汽笛,高擎铁棍,涌出各厂站,犹如铁流直泻,势不可挡。一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大罢工,从江岸开始,沿着全长2400多华里的京汉铁路向北迅速蔓延,在不到3小时内,实现了全路总罢工。“公会成立不就站在了吴佩孚的对立面,他就没那么容易剥削压迫工人了,本来是一盘散沙可以局部分化,总工会一成立,工人就团结起来了,吴佩孚很害怕这一点。”林祥谦的孙子林耀武告诉记者。
1923年2月7号下午4点,军警三面包围总工会办事处,妄图把总工会领袖斩尽杀绝,纠察队副队长曾玉良等37人壮烈牺牲,数百名工人受伤,林祥谦等60多人被捕。“敌人砍了我祖父七刀,我听我祖母讲,她用针线把我祖父的头缝好。”林耀武说。
高呼着“我头可断,工决不可上”的林祥谦,面对敌人的大刀威逼,大义凛然,最后被杀害在江岸车站,时年31岁。有学者认为,林祥谦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中英勇就义的第一位烈士。2009年,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林祥谦光荣当选。前来参观市民高先生的说,每次看到二七纪念塔,都能够感受到信仰长存、浴血不悔的精神所在。“当时这些先驱把生命都付出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比那时候好到多了,可以说已经实现了他们当时奋斗的目标。想要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需要一代一代人不断投入其中。”
岁月变迁,曾经的血雨腥风之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手中改天换地。如今,步入二七广场,年轻的面孔、疾速的脚步,勾勒出一座城市的欣欣向荣与勃勃生机。挺拔的二七纪念塔收藏着过去无数工人运动先驱者的英勇与血泪,同时以其承载的“二七精神”激励中原人民传承红色基因、牢记使命担当,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记者:张云帆
编辑:弓雪
统筹:赵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