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直播】辛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今天举行
郑州新闻广播      2021-04-14 07:18 2488

















































辛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典礼告成!

大典进行第九项:天地人和

大典进行第八项:祈福中华

大典进行第七项:乐舞敬拜

大典进行第六项:高唱颂歌

大典进行第五项:恭读拜文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先生恭读拜祖文


大典进行第四项:行施拜礼

大典进行第三项:净手上香

大典进行第二项:敬献花篮

大典进行第一项:盛世礼乐

大典议程开始

△政协河南省委员会主席刘伟先生主持辛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典礼


现在正在进行的是大典的欢迎仪式。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九项仪式会在稍后正式开始,今天拜祖大典依然是在新郑黄帝故里景区举行。黄帝故里距离郑州市区约40公里,据史料记载这里是轩辕黄帝的出生、创业、建都地。

此刻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现场,中华百家姓的姓氏旗和写有拜祖大典主题的主题旗迎风飘扬,气氛浓烈。礼仪人员引领嘉宾登上鼎坛,在鼎坛上稍停后,行至汉阙处,改由武警礼兵引领进入黄帝故里内广场,静候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开始。




嘉宾入场


今年是第十六年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拜祖的时间地点不变,拜祖主题仍沿用“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的主题,大典仪程为九项,盛世礼乐、敬献花篮、净手上香、行施拜礼、恭读拜文、高唱颂歌、乐舞敬拜、祈福中华、天地人和。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得到了政府的高度肯定和海内外华夏儿女的高度认可。增强了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民族认同、祖国认同、根亲认同、文化认同,凝聚了世界华人华侨的精神力量。

今天我们还邀请到了三位嘉宾和我们共同关注大典盛况。他们分别是:知名文化学者阎铁成,阎老师,您好!

阎铁成:听众朋友大家好。

胡海:阎老师是老朋友了,多年参与拜祖大典以及我们的国际大联播,也是一直致力于弘扬中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心。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需要我们一起来保护和传承的。那么说到文化的传承弘扬,今年河南春晚的《唐宫夜宴》是火遍了大江南北,一群仿佛是从古画里走出来的俏皮小姐姐们让观众一秒穿越回大唐。我们今天在拜祖大联播的现场也邀请到了2021年河南春晚的总导演陈雷,陈导,您好!

陈雷:听众朋友大家好。

胡海:除了刚刚介绍到的阎老师以及陈导,在我们的直播间,还有一位嘉宾。他是一位手艺人,也是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如果您现在正在收看我们的视频直播,会发现在直播间一侧摆放了一个象征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的泥塑。这个泥塑,就是我身旁的这位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泥塑艺术研究院院长赵恩民,赵老师塑造的,赵老师,您好!

赵老师:听众朋友大家好!

胡海: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三,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拜轩辕”的说法, 具茨绵绵,溱洧洋洋;山河祖国,黄帝故里。对于每一位中华儿女来说,寻根问祖、慎终追远,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原动力。

河南新郑是黄帝出生、创业和建都之地。“三月三,拜轩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自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就有三月三拜轩辕的活动。唐代后升格为官方典礼,肇始春秋,绵延至今。已经连续十五年成功举办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牵动着亿万华夏儿女的悠悠情丝,承载华夏儿女对新时代美好未来的向往。

今年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的关键之年,拜祖大典除了在大典现场布置、氛围营造、大典典礼、拜祖文等体现建党一百周年和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外,现场参加嘉宾既有革命老区、红色教育基地兰考焦裕禄精神纪念地、郑州二七革命纪念地、大别山革命老区、罗山何家冲长征纪念地、确山竹沟抗日纪念地、林州红旗渠精神纪念地的代表人士,也有全国脱贫攻坚、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时代楷模、道德模范等获得国家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还有党的十九大基层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科技工作者、文史界知名人士、企业家等各界代表和青少年代表。

同时,今年的拜祖大典,继续将黄帝文化和黄河文化交融汇集。在我们中华民族宏大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黄河是与我们息息相伴的母亲河,那说到黄帝文化和黄河文化,阎老师,这二者之间具体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阎铁成:黄河造就了华北平原和黄淮平原的广袤沃土,哺育了流域内的人们,使他们从原始人向现代人迈进。黄河流域的人们又创造了一系列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奠基了泱泱中国的最初基业,形成了璀璨的黄河文明,铸就了中华文明的主体。在传承至今的中华文明宏阔的体系中,我们今天能够看到、读到、领悟到的中华文明最核心的东西都是黄河文明的精髓。而在黄河文明中,黄帝文化是奠基。

胡海:为什么说是奠基呢?

阎铁成:黄河已经有100多万年的发展史,从诞生的时候起,她流经的地方便开始成为人类的家园。考古成果告诉我们,从西侯度人、蓝田人到织机洞人、孙家洞人,从老奶奶庙人、赵庄人、泥河湾人到丁村人、水洞沟人、河套人,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黄河流域完成了原始人到现代人的嬗变,开启了人类发展史的崭新时代。

从距今1万年开始,黄河流域人类居住的村落逐年增多,以李家沟、裴李岗、磁山、大地湾、仰韶、半坡、姜寨、大汶口、秦王寨、大河村、青台、双槐树、西坡、庙底沟、马家窑等为代表的数万氏族村落遍布大河上下,他们在距今6000年前后,形成了以黄帝旗帜为引领的强大部落群体,创造和书写了灿烂的文化篇章。

距今1万年前后,李家沟人开始磨制石器、烧造陶器,燃起了黄河流域最早的文明曙光。从9000年前开始,裴李岗、磁山、大地湾的人们已经建起了挖有壕沟的庞大村落,住着平地筑起的带有开间的房子,穿着纺织出来的衣服,使用着一应俱全的陶制炊具餐具,品着种植的小米、饲养的猪肉羊肉、收获的水果,开启了人类生活的崭新时代,书写了黄河文明孕育时期的最初篇章。

从7000年前开始,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人类村落像灿烂的花朵一样开始在大河上下遍地绽放。根据历史记载和传说,6000年到4000年之间,中国史前社会开始进入黄帝时代。黄帝部族以浩大的道德力量和物质力量成为天下各部族的首领,他们集天下各部落的创造创新于大成,率领中国迈向文明时代。中国的房屋、城池、舟车、丝绸、医学、历法、音律等都是黄帝时代创造的,而考古发现的那些文明元素,其时代、地域、内涵,对应的正好是黄帝时代、黄帝部落地域、黄帝创立中华民族基业的传说。黄河、黄种人、黄帝,是天地的造化、历史的使然,黄帝部族是黄河和黄河文化无可替代的代言和象征。文献记载与考古成果相印证,黄河文明的开启是在黄帝时代。)

胡海:是的,那昨天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盛大启幕,郑州商城考古遗址公园也计划于本月底向公众开放,“山河祖国,去郑州看华夏古国”愈发响亮。那在刚刚阎老师的话语中,我们也听到了许多的考古遗址和文物,比如说,裴李岗遗址、唐户遗址,双槐树遗址、大河村遗址…等等,尤其是近年发现的双槐树遗址,被认为是郑州乃“华夏古国”之所在最有力、最直接的证据。


胡海:说到考古文物,我们都知道,河南地下文物是排名全国第一的。特别在今年“火出圈”的河南春晚《唐宫夜宴》的舞蹈中,我们也多次看到了河南出土的很多“国宝级”的文物画面,将文化、文物、舞蹈充分结合的节目《唐宫夜宴》,真的是让人过目难忘。今天我们也有幸请到了今年河南春晚的导演陈雷,也想问问陈导,怎么就想到将文化、文物与舞蹈结合起来呢?

陈雷:节目《唐宫夜宴》是由郑州歌舞剧院同名作品改编而来的,舞蹈作品本身讲述的是在唐朝的一次夜宴上,一群体态丰腴的小妮们叽叽喳喳地去赴宴表演,途中发生的趣事。我们当时先就看到了这个作品的诙谐幽默,这样的舞蹈作品并不多见。我们这一次河南春晚的主题就是展现黄河文化,这就涵盖了中原文化甚至华夏文化。

为了让观众在欣赏“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的同时,真正实景感受到中华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我们就充分运用了抠像、三维、5G+AR等虚拟技术,将一系列国家级文物宝藏,比如: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唐三彩、《捣练图》、《簪花仕女图》、《山东徐敏行墓壁画备骑出行图》、《千里江山图》等元素,加入到了节目当中,把《唐宫夜宴》变成了一个“博物馆奇妙夜”,让唐俑们真正“活”起来,一会儿唐俑们穿行在博物馆的一隅,穿梭在各种文物之间;一个转身,她们又走入国风韵味十足的山水彩墨中国画中,这里面隐藏着历代名画的影子;再回到池塘边、舞台上、盛唐的宫殿中,感受不同唐俑鲜活的人物个性和大唐盛世的氛围……

这样,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不但看到很多河南出土的国宝级文物的展示,也能充分感受到黄河文化、华夏文化的魅力。

胡海:正如阎老师在先前所说的,文化是需要我们共同守护和传承的,在传承的方式方法上,我们就更需要像《唐宫夜宴》这样的创新融合,来让文化更深的根植到我们心中。这一次晚会的主题就是展现黄河文化,我们又是怎么将晚会与文化的融合起来的呢?

陈雷:‘融’的状态,有时候比跨界更难。这一次的节目是整台晚会,而不是一般的电视纪录片或者专题讲座,所以真正的融合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们这一次的春晚弱化了主持人串场的概念,放大了节目本身。

首先是内容融合,比如《唐宫夜宴》它不单单是一个舞蹈,还入了国宝、国风、国潮的元素,包括太极表演《天地之中》,我们也把太极文化和当下的大国制造‘飞天梦’结合起来。就拿《唐宫夜宴》来说吧,观众会感到一种熟悉的陌生感。从穿戴造型看,一看就是从千年唐代走来。但她们身上个性化的一面,又和当下的人们毫无二致。做综艺节目,没办法非常严苛的按照历史记载去做,我们就选择‘避重就轻、以小见大’。从陈列文物的博古馆到陈列字画的美术馆,观众可以感受到一股国风扑面。所谓国潮则是一种虚拟和现实结合的动漫感,你看最后的宫殿,虽然富丽堂皇有唐代元素,但更像是网络游戏制造的二次元世界。

除了内容的融合,其次还有技术的融合,我们用电视化的表达,利用抠像、三维、AR等虚拟技术给晚会做了二次包装。演员们在舞台录制了一遍,又在棚内录制了一天,最后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合成。我们运用了5G+AR的技术,让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相结合,呈现一种极致‘融合’的状态,才真正打造出了这样一台让大家喜闻乐见的晚会。

胡海:整场晚会确实是让人印象深刻啊。在今年的拜祖大典期间,为了全面展示黄河文化、黄帝文化根脉,将联合沿黄九省(区)统筹举办黄河文化月活动,据说,《唐宫夜宴》中“火出圈”的唐宫小姐姐们也将会在此“黄河文化月”活动中,多次穿越和大家见面,非常的期待。想让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就要让文化真正的“活”起来,不能单单的存在于书本上、口头上。同样,文化的传承除了精神层面的,还有物质层面的技术传承,我们直播间的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泥塑艺术研究院 院长 赵恩民,赵老师就正在传承和推广了泥塑技艺。

△在前方直播室,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泥塑艺术研究院院长赵恩民老师正在捏“拓荒牛”,今年是牛年,祝愿大家都能“牛气冲天”。


胡海:对,今年是牛年嘛,也祝愿我们大家都能“牛气冲天”。今天,我们的视频直播还有一个亮点,赵老师会在现场为大家再捏一头“拓荒牛”,视频前的观众朋友们可以一饱眼福了!我看到赵老师的工具都已经准备好了,有请赵老师。

今年,我们通过中国移动5G全程视频直播,您可以通过新闻广播官方抖音账号、视频号实时观看,也可以下载郑州电台新闻客户端会面,观看视频和图文直播。

泥塑应该也是非常古老的一种技艺了,其实早在黄帝时期就已经有泥土的使用了,尤其是在居住方面,比如说木骨泥墙,对吗,阎老师?

阎铁成:是的

胡海: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被列为重大国家战略,从2020年开始,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将把黄帝文化与黄河文化融汇在一起,整体提升拜祖大典“根脉所系、魂魄所依”的时代主题和历史定位,将“二黄”的文化源流、文明脉络有机地贯穿整个拜祖大典的始终。那么您觉得我们如何将黄河文明与黄帝文化融汇在一起,弘扬黄帝文化,讲好黄河故事,进一步彰显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影响力?

阎铁成:我们今天秉承皇帝的这种创新精神,我们中华民族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我们的中华文明将会更灿烂,将会给世界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今年的拜祖大典主舞台缩减了往年常用的竹简、书卷的元素,在背景两侧安装了LED大屏幕。这会儿,大屏正在播放《黄河文化短片》和《海外及港澳台拜祖集锦短片》。《黄河文化短片》是以具茨山、双槐树、大河村、裴李岗等遗址所体现的黄河文明为根基,采访考古专家,制作的专题短片,讲述黄帝文化和黄河文化的关系,同时体现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海外及港澳台拜祖集锦短片》展现了海内外同拜始祖的虔诚盛况。

胡海:现在正在进行的是大典的欢迎仪式。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九项仪式会在稍后正式开始,今天拜祖大典依然是在新郑黄帝故里景区举行。黄帝故里距离郑州市区约40公里,据史料记载这里是轩辕黄帝的出生、创业、建都地。

此刻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现场,中华百家姓的姓氏旗和写有拜祖大典主题的主题旗迎风飘扬,气氛浓烈。礼仪人员引领嘉宾登上鼎坛,在鼎坛上稍停后,行至汉阙处,改由武警礼兵引领进入黄帝故里内广场,静候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开始。


胡海:听众朋友大家好,我现在在新郑黄帝故里向大家问好。此刻的黄帝故里天高云淡,春和景明,大典现场被明艳的黄色和吉祥的中国红装饰的隆重又肃穆。今年我们依旧在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现场设置了透明直播室,郑州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联合澳大利亚3cw中文广播、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呼和浩特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并机直播。西宁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成都新闻广播、兰州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新闻综合广播、西安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太原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济南广播电视台电台新闻广播等沿黄九省自治区省会、首府电台,以及新西兰Channel33频道、香港电台普通话台、中国华艺广播公司以多种形式进行共同报道。我们将在这里为大家实时直播现场的盛况,也将辛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传向海内外。

同时,我们通过中国移动5G进行视频直播,可以通过新闻广播官方抖音账号、视频号实时观看,也可以下载郑州电台新闻客户端会面观看视频和图文直播。我们还制作了“黄帝、嫘祖邀请你加入群聊”H5互动页面,您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回复“加入”,即可加入群聊,新鲜有趣,欢迎您参与。

知乎app同步图文和视频直播。在蜻蜓FM、阿基米德的拜祖专区,您都可以同步收听音频直播。我们还联合抖音app,在抖音设置“寻根中原”话题,希望大家共同参与互动。

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拜轩辕”的说法,对于每一位中华儿女来说,寻根问祖、慎终追远,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原动力。

与去年相比,今年现场恢复了礼拜嘉宾,按照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要求,除仪程必须的主拜人和在京主办单位领导外,现场参加人员范围主要是河南省内各界代表人士。现场嘉宾规模在1000人左右。

今年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重视传承又富有创新,大典的九项仪程分别为:盛世礼乐、敬献花篮、净手上香、行施拜礼、恭读拜文、高唱颂歌、众志成城、祈福中华、天地人和。

大家会发现,今年的第一项仪程有所变化,由以往的“盛世礼炮”改成了“盛世礼乐”,以礼乐方阵现场演奏的方式取代鸣放礼炮。在礼乐声中,行三献礼,由青年代表作为司仪人员分别献上五谷、瓜果、丝帛,展现传统祭拜仪式的仪制。

同时,去年上线的网上拜祖祈福平台,受到了世界华人热捧。今年,网上拜祖祈福平台全面优化升级,在整体设计上呈现“国风插画风格”,贾湖骨笛形状的背景音乐开关、甲骨形状的字体切换图标、黄河水纹样的快捷功能按钮、仰韶文化陶罐旋涡纹样的水滴……平台上每一个元素都有文化上的出处,集中展示了灿烂辉煌的黄帝文化和源远流长的黄河文明。

大家可运用手机终端参与网上敬献花篮、上香,为自己的家乡点亮祈福标志,收集黄河水、浇灌姓氏树,生成不同风格的换装照发朋友圈,还可以通过VR功能,寻根拜祖,共拜轩辕黄帝。

今年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的关键之年,中华儿女站在“两个百年”交汇点,辛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将意义非凡。

我们邀请了知名文化学者 阎铁成(左二),今年火爆“出圈”的河南春晚的总导演陈雷(右一),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泥塑艺术研究院 院长 赵恩民(左一)一起为大家带来现场的情况。

undefined

  • 连续5年担任拜祖大典宣读播音员的郑州新闻广播主持人吴楠。你在拜祖大典上看不见他,但你一定能听到他浑厚有磁性的声音。

  • 郑州新闻广播主持人飞帆在拜祖大典现场为您带来视频直播


直播间


汪明:同根同祖同源

王璐:和平和睦和谐。

汪明:各位听众朋友,上午好,您现在收听到的声音来自中国郑州,我们正在为您直播的是辛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际大联播。我是郑州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的主持人汪明。

王璐:各位好,我是郑州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的主持人王璐。

汪明:今天是2021年4月14日,农历三月初三。

王璐:三月三、拜轩辕,今天上午,辛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将在河南新郑举行。今年的国际大联播,我们在新郑拜祖现场设置了透明直播室,前方主持人团队,将为大家展现现场的盛况。


汪明:今天,郑州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联合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中国华艺广播公司、香港电台普通话台、澳大利亚3cw中文广播、新西兰Channel 33 电视台、呼和浩特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等近50家全球华语广播为您呈现拜祖大典盛况。


8点40到10点半,郑州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联合海峡之声广播电台、澳大利亚3cw中文广播、呼和浩特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并机直播。中国华艺广播公司、新西兰Channel 33 电视台、香港电台普通话台将播出大典专题报道。


王璐:我们还联合沿黄河九省区省会、首府城市台参与到今年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大联播中,西宁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成都新闻广播、兰州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新闻综合广播、呼和浩特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西安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太原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济南广播电视台电台新闻广播将通过多种方式推出大典报道。

汪明:除了在全球通过各联播台收听节目。我们还在蜻蜓FM、阿基米德手机客户端设置有拜祖专区,您在全球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收听;你还可以打开知乎app,收看图文和视频的同步直播。


王璐:参与互动还有机会获得大奖:我们在抖音发起寻根中原话题挑战赛!上抖音,带话题#寻根中原 发布视频,赢取大奖。最高可获得价值5988元华为P40手机一部!大家今天在抖音平台发布视频的就是,就可以加上关键词寻根中原,让我们一起寻根中原,共拜始祖!

汪明:今年,我们通过中国移动5G全程视频直播,您可以通过新闻广播官方抖音账号、视频号实时观看,也可以下载郑州电台新闻客户端会面,观看视频和图文直播。

王璐:在今天的国际大联播期间,前方的多路记者将为您发回现场的连线报道。感谢享道专车提供辛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大联播采访用车。

汪明:今年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除了在现场参与,还延续了网上拜祖的方式,辛丑年黄帝故里拜祖祈福平台已于4月1日亮相,新增了“姓氏祈福林养成计划”模块。网友可以点击进入领取具有唯一编号的虚拟姓氏树苗,通过在平台上参与互动、浏览信息、分享转发等操作积攒黄河水,用黄河水浇灌和养育树苗,号召同姓亲友种树,共建姓氏祈福林。 100滴黄河水可以养成一棵姓氏树,100棵姓氏树凝聚成一片姓氏祈福林。

王璐:今年,结合时代特点,挖掘历史内涵,“换装照”将分为两个篇章展示。一个篇章是“一步千年”,主要以历史厚度为挖掘的方向,设定了“唐宫夜宴”“黄河渔夫”“具茨樵夫”“岐伯仁心”“仓颉造字”“嫘祖巧手”6个不同身份、职业的服装和场景,在换装的同时让用户了解更多的历史典故和故事。既有今年火爆出圈的“唐宫夜宴”场景、又有突显黄帝文化、黄河文明的“岐伯”“仓颉”“嫘祖”角色设置。

另一个篇章是“辉煌百年”。包括“红船精神”“二七精神”“大别山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脱贫攻坚精神”6个场景,通过互动换装和生成海报,   让用户重温历史、庆祝建党100周年。


汪明:您可以搜索微信小程序“辛丑年黄帝故里网上拜祖祈福平台”参与以上互动。

王璐:汪明:您还可以参与到“黄帝、嫘祖邀请你加入群聊”新媒体H5互动,在郑州新闻广播微信平台回复关键词“加入”,即可参与到互动中,把您的祈福心愿到这个互动平台上。

汪明:今天,在收听节目的过程中,您收听节目的感受、祈福的心愿,都可以发送语音到“郑州新闻广播”这个微信公众平台。

王璐:今天的国际大联播,我们将邀请到河南省著名文化学者闫铁成,国家一级导演、河南广播电视台艺术总监、2021河南春晚和元宵特别节目《元宵奇妙夜》的艺术总监李暄先生,执导河南春晚和元宵奇妙夜的青年导演陈雷做客前后方直播间,和大家一起走进黄帝文化、探究黄河文明。


汪明:今天在后方直播室的,是国家一级导演、河南广播电视台艺术总监、2021河南春晚和元宵特别节目《元宵奇妙夜》的艺术总监李暄先生。

国家一级导演、河南广播电视台艺术总监、2021河南春晚和元宵特别节目《元宵奇妙夜》的艺术总监李暄在直播间

undefined

△主持人汪明、王璐


汪 明:各位听众朋友,上午好,您现在收听到的声音来自中国郑州,我们正在为您直播的是辛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大联播。我是郑州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的主持人汪明。

王璐:各位好,我是郑州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的主持人王璐。在后方直播间,我们继续邀请李暄老师互动。

汪明:我们今天说了华夏古国,我们也跟大家梳理一下这个概念。刚刚,我们讲到黄帝成为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我们知道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 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

李暄:,依次为: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而少昊、颛顼、帝喾、唐尧、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这些后裔在黄帝到尧、舜、禹时期大都已经脱离黄帝母族,建立了大批的氏族方国或部落,有了独立的姓和氏;后来,周武王(姬发)从陕西东出中原建立了周朝,分封诸侯或方国,其中姬姓国53个,这些姬姓国以国为氏,于是形成了中国的大多数姓氏,中国人遂自称“黄帝子孙”或“炎黄子孙”。

王璐:统一之后,这个部落就形成了一个邦国。

李暄:黄帝建立古国体制:划野分疆,八家为一井,三井为一邻,三邻为一朋,三朋为一里,五里为一邑,十邑为都,十都为一师,十师为州,全国共分九州;设官司职,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设三公、三少、四辅、四史、六相、九德(官名)共120个官位管理国家。

汪明:在这个邦国形成之前,我们知道,龙就成为中华民族各部落联盟的共同图腾。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

李暄:龙文化在早期的思想基础是原始宗教和图腾信仰,从社会学、民族学和民俗的角度来看,它确实是历史的真实。多元一体的龙在人们心目中被神化了,成了龙神。后代人们尊崇的人文始祖,与龙神交融在一起,历代统治者和各个民族,都继承了龙神信仰的传统,形成了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一种龙文化现象。

对中国古代历史影响最大的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鼻祖,都与龙神交织在一起,他们对后代龙文化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史记·天官书》说:“轩辕黄龙体”。

《竹书纪年》说:帝舜“龙颜、大口、黑色”。以黄帝为首的五帝都是龙神的化身,他承上启下对龙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龙文化源远流长,从帝王阶层到民间,从天象到地理,从正史到野史,从雕刻绘画到诗词歌赋,从各类建筑到器皿衣着,从语言词汇到传说故事,从祭祀到节庆,无不打着龙文化的烙印。可以说,古往今来,龙文化覆盖了神州大地,是民族心理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龙的传人”不可能是科学的概念但它是民族凝聚力心理的认同。龙本身的形成是多元的,定型的龙形象是多元的组合,是艺术的巧妙加工,它是大融合、大团结、大统一的象征。民族心理的巨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将昂首腾飞,翱翔于太空,向世人展示它雄伟壮丽的风采。

汪明:在这个邦国形成之后,大家在这片土地上共同生活。那这个土地是怎么划分呢?

李暄:实行田亩制度。黄帝时期,人们主要依托田地为生,黄帝发明了田亩制,以步量丈亩数,避免了百姓的领土争端。所以,在黄帝的发明中,田亩制称得上是最重要的发明之一。为了方便百姓对土地的管理,避免发生土地争端,黄帝将全国土地进行了重新划分,并在田地间画成一个“井”字形,中间的田地为国家所有,四面八块土地为百姓私有,可以种植粮食,还可以打凿水井。总之,土地可以随心所欲地由所有者支配。

王璐:这田分好之后,大家就可以在属于自己的田地上耕作了,想问问大家,那个时候的人们都种植什么呢?

李暄:史书记载,黄帝在农业生产方面有许多创造发明,其中主要有实行田亩制;对农田实行耕作制,及时播种百谷,发明杵臼,开辟园、圃,种植果木蔬菜,种桑养蚕,饲养兽禽,进行放牧等。

汪明:是,养蚕种桑。蚕吐丝,这个时候就开始制衣。

李暄:嫘祖。黄帝战胜蚩尤后,建立了部落联盟,黄帝被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他带领大家发展生产,种五谷,驯养动物,冶炼铜铁,制造生产工具;而做衣冠的事,就交给正妃嫘祖了。在做衣冠的过程中,嫘祖和黄帝手下的另外三个人作了具体分工:胡巢负责做冕(帽子);伯余负责做衣服;于则负责做履(鞋);而嫘祖则负责提供原料,她经常带领妇女上山剥树皮,织麻网,她们还把男人们猎获的各种野兽的皮毛剥下来,进行加工。不长时间,各部落的大小首领都穿上了衣服和鞋,戴上了帽子。想了各种办法,做了好多嫘祖平时爱吃的东西。谁知嫘祖一看,总是摇摇头,一点也不想吃。

 

有一天,这几个女人悄悄商量,决定上山摘些野果回来给嫘祖吃。她们一早就进山,跑遍了山山峁峁,摘了许多果子,可是用口一尝,不是涩的,便是酸的,都不可口。直到天快黑了,突然在一片桑树林里发现满树结着白色的小果。她们以为找到了好鲜果,就忙着去摘,谁也没顾得尝一小口。等各人把筐子摘满后,天已渐渐黑了。她们怕山上有野兽,就匆匆忙忙下山。回来后,这些女子尝了尝白色小果,没有什么味道;又用牙咬了咬,怎么也咬不烂。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果子。正在这时,造船的共鼓走了过来,发现几个女子站在那里发愣,连忙问发生了什么事。女子们便把她们为嫘祖上山摘回白色小果的事说了一遍。拱鼓一听,哈哈一笑说一听马上就要去看。这些女子为了不让她走动,便把缠在棒上的细线拿到她身边。嫘祖是个非常聪明的女人详细看了缠在木棒上的细丝线,又询问了白色小果是从什么山上、什么树上摘的。然后她高兴地对周围女子说:“这不是果子,不能吃,但却有大用处。你们为黄帝立下一大功。”

 

说也怪,嫘祖自从看了这白色丝线后,天天都提起这件事,病情也一天比一天减轻,开始想吃东西了。不久,她的病就全好了。她不顾黄帝劝阻,亲自带领妇女上山要看个究竟,嫘祖在桑树林里观察了好几天,才弄清这种白色小果,是一种虫子口吐细丝绕织而成的,并非树上的果子。她回来就把此事报告黄帝,并要求黄帝下令保护桥国山上所有的桑树林。黄帝同意了。

 

从此,在嫘祖的倡导下,开始了栽桑养蚕的历史。后世人为了纪念嫘祖这一功绩,就将她尊称为“先蚕娘娘”。

 

王璐:所以,不仅仅是黄帝厉害,他身边的人也很厉害。元妃嫘祖养蚕缫丝制衣服。那个时候有哪些农作物出现呢?

李暄:种植果木蔬菜,种桑养蚕,饲养兽禽,进行放牧

汪明:衣食之后我们来说说住行。

李暄:黄帝对原有住室进行改进,实行分室分间。建造宫室、銮殿、庭、明堂、观、阁、城堡、楼、门、阶、蚕室、祠庙、玉房宫等

王璐:行呢?那个时候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呢?

李暄:舟车

汪明:日常生活方面,那个时候的人应该已经可以用碗吃饭了。

李暄:制造碗、碟、釜、甑、盘、盂、灶等。

王璐:基本生活保障有了之后,精神生活方面也是有了变化。比如,平时写写字啊

李暄:仓颉


汪明:还有歌舞音律

李暄:伶伦

王璐:除此之外,这一时期,还诞生了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进一步为大家的健康提供保障。

汪明:所有这些表明,黄河孕育了农业,农业产生了黄帝文化,进而有了最早的国家,并产生了河图洛书的中华原典思想,乃至于有了夏、商等朝代,有了“天地之中”世界文化遗产,有了郑州、洛阳、开封等城市。可以说,郑汴洛三座城代表了黄河文化的核心,代表了华夏文明的根源性、核心性、主干性、连续性,代表了“早期中国”。

王璐:滚滚黄河向东流,巍巍嵩岳立天中。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我们脚下的这方土地积淀了丰富的历史人资源。这座世界最古老的都市,正在走向涅槃再生。


















































兰州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主持人 刘嘉:

“丝绸古道三千里,黄河文明八千年。”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交会处,地处黄河流域上游,是上古神话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的诞生地,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和丰富多彩的“丝绸之路”文化,让这里蕴藏了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这一站,我们要从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这件文物说起。


       


这是仰韶文化时期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1970年, 它是在修整农田时出土,属秦安大地湾遗址河边台地仰韶文化中心区,1978年征集。器物出士时两侧器耳缺失,上腹开裂, 小口,圆鼓腹、平底。器口为雕塑头像。短以齐额,双眼为镂孔而成,鼻梁挺秀。小嘴大眼,五官端正。别具一格的造型、雍容堂皇的装饰,像风华正茂的妙龄少女、又像衣着华丽的孕妇。也许寓意着先民们寄托繁衍的美好意愿,无论它是实用的盛储器还是供奉的祭祀品,都必定蕴含着诸多精神层面的深刻含义。这是我国史前艺术集彩陶、雕塑与造型艺术于一身的杰出作品。

 

    这里要来跟您说说仰韶文化,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为什么叫仰韶文化呢?因1921年在河南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所以被命名为仰韶文化。它是以河南为中心,东起山东,西至甘肃、青海,北到河套内蒙古长城一线,南抵江汉。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经河南省到山东省之间。当前在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

 

从这些遗址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都在较宽阔的河谷地带,海拔低,土壤肥沃,适宜早期农业的发展;房屋为半地穴建筑,除个别为圆形外,大多为长方形或方形;陶窑较原始,火塘、窑室大多没有完全分离,烧窑温度不会很高; 陶器以细泥、夹砂红陶为主,器型以圜底、平底为多,少量尖底。 

 

甘肃东部泾渭流域的仰韶文化是中国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据大地湾等遗址的测定结果, 这个时期延续了五百年左右,约距今5500年- 5000年。

 

    在这里,不得不提的还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彩陶不仅

代表了中国古代彩陶艺术的最高成就,也展现了当时社会人们精神世界与美学境界的高度,它被誉为“中国彩陶之冠”,是世界艺术殿堂中璀璨夺目的一支。今天,咱们就来欣赏一组甘肃省博物馆所藏马家窑文化彩陶,通过这些5000年前黄河之滨先民之手的陶器实物,感受华夏文明早期艺术的瑰丽多彩。

王璐:从先民的聪明智慧中走出,我们继续演黄河继续向东,

黄河离开甘肃,来到宁夏。


 


汪明:我们从黄河发源地开始说。首先说青海。舞蹈纹彩陶盆于1973年出土于  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墓地,为新石器时代后期陶器,为水器。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高14.1厘米,口径28厘米,底径10厘米,呈橙红色。上腹部弧形,下腹内收成小平底。口沿及外壁以简单的黑线条作为装饰,内壁饰三组舞蹈图。

 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是新石器时代后期马家窑文化的代表。

 

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上的精美图案,证明了当时人在从事狩猎的同时已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而陶盆的历史价值,在于它生动地反映了五千年前先民的舞蹈,同时它还是狩猎舞蹈和农耕舞蹈交替时期的典型舞蹈文物。

 

图案所展示出的原始先民舞蹈的生动场面,是非常珍贵的形象资料,对于了解原始先民的生活,探索原始舞蹈起源、发展、艺术特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王璐:黄河发源于青海境内,一路由西北向东南流淌。在这几乎180度的折返中,黄河形成九处弯曲河道,称为九曲黄河。而“九曲黄河第一湾”就在四川。下面我们连线成都新闻广播记者 王欢

成都新闻广播记者 王欢:

最近,三星堆遗址文物“上新”的消息连连刷屏。不少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与二里头出土的文物几乎“同款”。二里头遗址被称作“最早的中国”,考古发掘60多年来,这里取得众多重大考古发现,创下了多个“中国”之最。梳理二里头、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不难发现,“同款”文物主要有三种:牙璋、陶盉和镶嵌绿松石铜牌饰。

 

其中,牙璋,二里头时期的牙璋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龙”形化,而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多件牙璋也出现了龙 的形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二里头考古队领队赵海涛说,二里头牙璋影响了很多地区,如通过湖北、湖南传到了广东、福建、香港一带,另外一条通道是顺着长江流域到了三星堆地区,这是二里头作为中国先进文化、先进文明的一个强大影响力的重要体现。

 

另一“同款”文物是陶盉。三星堆出土的陶盉,和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几乎一模一样,专家表示,从文物相似度来看,二里头文化对三星堆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上层礼制方面。

 

镶嵌绿松石铜牌饰,二里头遗址的镶嵌绿松石铜牌饰是贵族专用的身份标志物。与三星堆相比之下,二里头的铜牌镶嵌绿松石,工艺难度显然更高。这些也再次印证,夏人礼仪曾在古蜀文明中流淌。

 

专家表示三星堆最新重要考古成果为全面认识三星堆文化与中原地区、江汉平原地区文化的历史关系,以及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也就是说,3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中原文明、长江流域的古蜀文明交流、互动,与其他文化交流、融合,并最终汇集在一起,共同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二里头文化距今约3800至3500年,作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直接影响了三星堆的文明发展模式和进程,这也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连绵不断的重要体现。而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也充分体现了古蜀文明、长江文化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

汪昆明:好,顺着黄河我们继续漂流。从四川重回青海后,一路向东,黄河进入了甘肃。




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新闻综合广播主持人许斌:

主持人好,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今天,我首先要大伙介绍我们宁夏的两头牛。这第一头牛,是国宝级的鎏金铜牛。它出土于西夏王陵,它造型逼真、个体硕大。反映出西夏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是西夏艺术品中的珍品,说明了牛在西夏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也说明了牛和牛耕在西夏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也为西夏农耕化的过程提供了实物佐证。

 


农业的发展离不水。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我们银川附近的土地平坦,面积广阔,利用黄河水进行自流引灌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黄河流经宁夏内蒙古一段, 是非常温柔缠绵的。古语说,“黄河百害,唯富一套”。这里的一套,说的就是河套平原,我们银川平原就位于其中。因而也有了“天下黄河富宁夏”说法。我们银川大米品质优良,还有“红黄蓝白黑”五宝,也就是枸杞、甘草、贺兰石、二毛皮、太西煤。 

因为银川处于引黄灌区,得天独后的条件也成就了“七十二连湖”、“塞上湖城、鱼米之乡”,也因此有了众多源于黄河的灌溉沟渠。其中,从银川市穿城而过的唐徕渠,依旧日夜流淌。上世纪50年代,在唐徕渠疏浚过程中,挖出了一头铁牛,这也就是我要说的第二头牛——“镇河牛”。这两头牛,也说明了自古以来宁夏银川就是富庶之地。唐朝诗人韦蟾在诗中就写过:“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

 

我们当地有一首唱宁夏银川的歌,其中有两句词:宁夏川,两头尖,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黄河在我们银川市东部,贺兰山在我们银川市西边,也就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词《满江红》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贺兰山。

 

我想,很多朋友也很好奇我们银川有哪些好玩好吃的吧?给大伙简单介绍一些,我们这里有规模堪比北京明十三陵的神秘的西夏王陵、有周星驰喜剧电影《大话西游》的取景地——著名的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有集“孤烟大漠与秋水孤鹜”于一体的沙湖、有古人类文化遗址水洞沟等等,而对于喜欢美食的朋友而言,那也绝对让你不虚此行。我们这里的羊肉特别好吃、尤其是盐池滩羊肉,更是美味,以前曾经有“喝的山泉水、吃的中草药、拉的六味地黄丸”的说法。其他还有比如羊杂碎,也就是羊下水;沙湖大鱼头,当然,还有很多网红美食,必须要亲自来了,才能好好品尝。

而和富庶的银川平原相比,在我们宁夏南部山区,曾经却是因为严重缺水而“苦瘠甲天下”,以西吉海源固原为代表的西海固地区更是深度贫困地区。但是,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以及兄弟省区的扶持之下,通过异地移民搬迁等等多种方式。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前段时间火爆银屏的电视剧《山海情》当中的闽宁镇。而随着自治区政府2020年11月16日晚间发布公告,同意西吉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宁夏9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标志着宁夏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以解决,历史性地告别绝对贫困。

 

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区将实施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三山”生态保护和修复、银川至太原高铁等“十大工程项目”。我们银川市也提出,要准确把握新阶段新征程上银川发展的“时”与“势”,以“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做好表率”的担当,扛起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时代重任,紧盯银川“十四五”“发展高质量、治理现代化、城市国际化、生态园林化”目标任务。银川市也将在“十四五”期间,聚焦建设黄河生态经济带,发挥北部绿色发展区核心区作用,构建“三廊三区”功能布局。


随着黄河流淌,我们马上就要进入内蒙古,我们连线呼和浩特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的主持人雨涵。  

呼和浩特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的主持人雨涵:

主持人好,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呼和浩特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的主持人雨涵。

说到我们呼和浩特的黄河文化,还要从托克托县博物馆说起。新石器时代,在托县境内黄河北岸黄土台地上发现的"海生不浪文化"遗址,证明早在新时期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记者从托克托县博物馆看到,这里收藏着一件彩陶小口双耳罐,器形完好,色彩青中带红,据这里的负责人介绍,这件文物出土于海生不浪遗址,海生不浪遗址是托克托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托克托县中摊乡海生不浪村北约100米处, 地处黄河北岸平缓的三级台地上,距离黄河仅1公里。面积约5万平方米。海生不浪遗址的主体文化为仰韶文化三期,也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探索黄河中游北方史前文明的起源及文明程度具有标识性的意义。

 

其实啊!黄河在内蒙古段全长830公里,流经6个盟市。呼和浩特是黄河流经内蒙古的最后一站。几千年来,在阴山与黄河之间,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内蒙古交融集聚,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在两岸撞击凝聚,孕育了奔涌的大河精神与奔放的马背风格。去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提出,在着力抓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同时,要加强黄河文化系统研究,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具有内蒙古特色的黄河文化、草原文化。要依托黄河湿地、准格尔黄河大峡谷、长城遗址,以及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建设黄河“几”字弯旅游线路,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说到游览黄河几字弯,呼和浩特市的托克托县神泉景区和清水河县老牛湾国家地质公园是不容错过的两处景观。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托克托县位于黄河上中游分界处北岸的土默川平原上,黄河流经县境37.5公里,呈现山梁、湿地、河流、沙漠为一体的多元素旅游景观。景区中心以黄河为主,左岸为古典园林景区,茶楼、戏台点缀其中,错落有致,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隔河相望,右岸库布其沙漠起伏的金色曲线让人震撼,与黄河形成沙水相接的独特风光。坐船或索道渡河而过,便可登上沙漠巴士穿其中,探寻沙漠的神秘与魅力。那么另外的一处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老牛湾国家地质公园,也是游人如织。这里是有名的黄河大峡谷。黄河从昆仑山一路奔腾,舞动着身姿来到这里。万里长城翻越崇山峻岭,蜿蜒而至。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难得的美景——长城与黄河交汇、握手。黄河、古村、明长城……奇险的地貌和古朴的韵味,使老牛湾成为旅游者的“天堂”。

 

那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黄河几字弯流域经过长期的生态保护与治理,如今已成为我们内蒙古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最后,我们也诚挚的邀请收音机的听众朋友有时间可以来呼和浩特感受草原、黄河的别样风景和文化。



我们继续沿着黄河的脚步,他从内蒙古将进入陕西和山西。连线西安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记者 张海英

西安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记者 张海英:要说人类史前文化遗存和黄河文化,西安半坡遗址是绕不过去的。1955年,中国科学院考古所在半坡遗址发掘出土了一个彩陶人面鱼纹盆。这个陶盆用红陶细泥制做,盆子口径近四十厘米,盆高近17厘米,卷唇敞口,底平腹突,口沿绘有断黑彩带。人面鱼纹盆的出土,让我们更加了解了我国的史前文化和黄河文明。下面我们就来连线西安新闻广播记者张海英,了解更详细的情况。

 

在距今6000多年前,黄土高原黄河流域的陕西半坡,生活着一群原始部落,与千年后的部落不同的是,他们是由一位女性领袖当家做主的母系氏族公社。

 

当时的陕西半坡属于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而且依山傍水,又接近平原,是个非常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半坡的居民已经会养猪、狗等家畜了,而且还会使用自制的工具去打猎、捕鱼。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半坡人已经学会了纺线织布制衣,这个时期还出现了彩陶制品。

 

1953年春,西安灞桥火力发电厂要修建一条专用的运煤铁路,工程推进到西安东郊半坡村时,在推土机轰隆而过之后,令人惊奇的场面出现了。无数的石制工具散落在土中,相伴的还有人体骸骨、彩色的陶器碎片等。经过仔细鉴定,专家们认定这是新石器时代的一处遗址,类型相当于黄河下游各地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中唯一一个保存完整的遗址——半坡遗址就这样被发现了。

 

在被发现的近万件生活工具及生活用品中,尤为特别的是“人面网纹盆”与“人面鱼纹盆”,因其存放于墓中,保存非常完好。再加上这种把人和鱼合而为一的图画非常罕见,且做工精细,它们便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人面网纹盆”与“人面鱼纹盆”这两个盆图案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人面网纹盆”是两个人面图案与两个像渔网的图案交替所组成,而“人面鱼纹图”则是两个人面图案与两个鱼纹的图案交替所组成。

 

仰韶文化的彩陶,多是画有鱼纹、网纹等图案,像这种人面图案极为少见。线条明快的画面中,头顶三角形发髻的人面,两嘴角各衔一条小鱼,仿佛一个孩童咬着鱼在玩耍,又好像是在进行某种祭祀活动时的化妆形象。画面简单而不失灵动、自由而又不失奇妙、对称而又不显古板。从这个图案上,我们能够感受到当时人们期盼富足的美好愿望和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其实“人面网纹盆”与“人面鱼纹盆”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盆,它们的作用更加神圣,它们是瓮棺盖,是装放夭折婴幼儿的棺盖。在盖子的中间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小圆孔,那是灵魂可以通过的地方。

 

现在,在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盆”现存放于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而“人面网纹盆”则一直收藏于半坡博物馆。从“人面网纹盆”上,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制陶工艺已经非常高了,陶盆会有专门的人绘制图案,而人面网纹盆也已经成为半坡文化的典型标记。

 

关于“人面网纹”的研究解读现在仍旧说法不一,有图腾说、氏族成员装饰图像说、黥面纹身习俗说、巫术活动面具说、外星人形象说、权力象征说等等说法。关于人面鱼纹背后真正的故事,我们不能确切的分析出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半坡先民们丰富的艺术想象力的结晶,是半坡人最闪光的创造,也是中国早期黄河文化的璀璨体现。

 


王璐:下面我们继续随着黄河漂流,连线太原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主持人 宇翔

太原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主持人 宇翔:史学界认为黄河文明的形成期大体在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间,主要为夏商及以前,而这些文明,很大一部分是在山西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2003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陶寺遗址发现一个大型圆体夯土建筑,确定为观象祭祀台,它由13根夯土柱组成,呈半圆形,半径10.5米,弧长19.5米。从观测点通过土柱狭缝可以观测到塔尔山日出方位,确定季节、节气,安排农耕。考古队在原址复制模型进行模拟测试,从第二个狭缝看到日出为冬至日,第12个狭缝看到日出为夏至日,第7个狭缝看到日出为春、秋分。这个实地模拟观测用了两年时间,严谨的证实了陶寺文化冬至到夏至再到冬至一个回归年的历法规律。也向世界宣布,陶寺观象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观象台。

 

陶寺观象台的发现,不仅对于中国乃至世界天文学史的探索起到了突破性的推动作用,而且证实了《尚书•尧典》中有关天文学的真实知识背景确实可以上溯到距今4000年前。

 

事实上,陶寺观象台只是陶寺遗址中的一个重要代表,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面积280万平方米。在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除了发现世界最早的观象台,还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与之相匹配的王墓、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官方管理下的手工业区等。专家学者提出,陶寺遗址就是帝尧都城所在,是最早的“中国”。

 

上学那会我们都学过历史,都简单知道尧舜禹,那么,尧帝在历史上都有哪些故事呢?接下来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尧是中国上古时期的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在万国争雄的乱世,他团结亲族,联合友邦,征讨四夷,统一了华夏各族,被推举为部落万国联盟首领。传说中,帝尧在主政期间,派神箭手后羿射日,派鲧gǔn治水,并且制定历法,推广农耕,整饬百官。在司马迁眼里,尧被视为“最理想的君主”。

 

记载中有很多尧帝贤德亲民的传说。尧当政后依然住茅草屋,喝野菜汤,穿用葛藤编织的粗布衣。时刻注意倾听百姓的意见,在简陋的宫门前设了一张“欲谏之鼓”,谁要是对他或国家提什么意见或建议,随时可以击打这面鼓,尧听到鼓声,就立刻接见,认真听取来人的意见。为了方便民众找到朝廷,他让人在交通要道设立“诽谤之木”,就是埋上一根木柱,木柱旁有人看守,民众有意见,可以向看守人陈述,如果来人愿意去朝廷,看守人会给予指引。尧经常说:“如果有一个人挨饿,就是我饿了他;如果有一个人受冻,就是我冻了他;如果有一个人获罪,就是我害了他。尧的故事还有很多,就说到这儿吧。

 

晚年,尧辟位,由舜继天子位。 舜也是“三皇五帝”之一,也是一位开明君主,定都于蒲阪(今山西永济),建立有虞国。后来,因为禹治理洪水有功 ,舜帝又把部落首领位置禅让给了禹,他作为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后人称为夏禹, 成为上古时代传说时代与伏羲、黄帝比肩的贤圣帝王。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九州 、奠定夏朝,后人为大禹。

 

再来说一下山西省会太原,太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2500多年建城史。在远古时期属冀州,大禹铸九鼎,其中第一个就是冀州鼎。所以太原是华夏九州之一,为九州之首。太原市清徐县是有名的醋乡,这里还有一个以尧的名字命名的“尧城村”,村里有座建筑精巧的“尧庙”,传说是尧“初封徙迁”之所。 在山西,这些历史遗迹是非常多的。

 

说了半天,我们还没说炎帝,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炎帝与黄帝是华夏始祖,他们的历史是在尧舜禹之前的,在山西晋城高平境内与炎帝有关的遗址、遗迹就有很多,与炎帝相关的村名地名、民间风俗、故事传说等,形成了一个内容庞大的炎帝文化遗存区域体系。欢迎大家来山西,寻根问祖,探寻炎黄文化。

 

黄河文明是华夏文明最有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主体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山西段是黄河文明的精华、中华精神的地标、大河风光的华章。这里除了有厚重的历史,还有大美的风光,在山西的三大旅游板块中,黄河是一大板块。接下来,我想为大家介绍几处与黄河有关的景点。

 

老牛湾是母亲黄河流入山西的第一站,由于地形条件的独特性,这里的石灰岩峭壁呈怪石嶙峋、犬牙交错状。长城在这里沿陡峭突兀的山峦延伸,与黄河并行向南,似两条巨龙携手飞舞。据考古发掘和史料记载,老牛湾是黄河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属新石器的仰韶文化。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天下大雨,经久不停,大地一片汪洋。太上老君有感而动,于是牵牛犁地,让大水改道。然而距离老牛湾30里地有一山叫做明灯山,山上有亘古不灭明灯,当青牛架犁犁地之间,忽然抬头看见不灭明灯,受惊,转头就跑,神犁在大地上便留下一道大湾,这便是后来的老牛湾 。

 

山西著名的与黄河有关的景区还有壶口瀑布,黄河大禹渡景区、黄河乾坤湾、永济鹳雀楼、娘娘滩,碛口古镇、蒲津渡等。整体风格都是雄浑壮观,但各有千秋。欢迎大家来山西感受山西文化,游览黄河美景。

 


汪明:接下来,到山东。我们要从山东省博物馆的一件镇馆

之宝——红陶兽形壶说起,我们连线的是济南广播电视台电台新闻广播记者玄晴月:

 

济南广播电视台电台新闻广播记者玄晴月:

好的,主持人。红陶兽形壶,实质上是一件异形鬶,是大汶口先民特殊场合中使用的一件礼器,是华夏文明青铜礼器中酒器的重要来源,是黄河下游文明在华夏文明中的重要体现。

 

红陶兽形壶不仅是山东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我国陶器中的国宝,它高21.6厘米;长22cm,宽14cm。1959年被发现,距今已有6000多年。红陶兽形壶圆面耸耳,拱鼻张口,身体滚圆,腹部凸起,四腿粗壮,短尾上翘。它的外形像狗又像羊,但实际上它是一头憨态可掬的小猪!它立在那里,张大嘴巴,摇头摆尾地讨好主人喂饱它,神情惟妙惟肖。

 

据考证,红陶兽形壶是先民们盛放水或酒等液体的实用器皿,所以它的精巧造型首先从满足这一功 能出发:尾部的筒形口,可注水;嘴巴张开,可出水;背部有抓手,便于提放;腹部鼓起,腿部粗壮,巧如扩大了水容积;四足鼎力,可以放在火上加热。

 

值得注意的是,“红陶兽形壸”嘴部的张开角度、背部提手的设置等,显然已经超越了对动物具体形象的模仿,成为注重实用的工艺创作。通过这个红陶兽形壶,我们可以感知几千年前先民朴实纯美的生活情趣与匠心独到的艺术遐思,更加赞叹于华夏文明萌芽时期的无尽魅力

汪明:我们知道,近几年,济南对于挖掘、研究、推进黄河文化一直走在快车道上。可以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不仅是山东的机遇,也是济南的机遇,更是济南市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在这方面,济南也提出了宏大目标,主动谋划,积极作为,担起黄河下游中心城市的使命担当,全力推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有关这方面的内容也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记者:好的,主持人。全面梳理文化旅游资源。济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集“山、泉、湖、河、城”于一体的独特风貌,素有“泉城”之美誉。而黄河之水深刻影响着济南,文化传统、水利河工、文物遗迹广泛分布。济南有2600多年的城市发展史,龙山文化、大舜文化、泉水文化、嬴秦文化、黄河文化、曲艺文化、红色文化等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光灿夺目的美丽画卷。

 

济南市重点做好以下工作:高点定位黄河文化发展。在济南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济南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城市,其中大力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是重要内容。

 

突出济南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制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讲好新时代济南“黄河故事”,打造黄河流域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着力从四个维度把济南打造成为新时期黄河文化国家中心城市。

 

全力推进重点工作落实。打造“山水圣人”中华文化枢轴。强化顶层设计,策划实施一批重大文旅项目,打造全省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

 

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规划建设济南市博物馆新馆等一批展现黄河文化、齐鲁文化、红色文化的场馆载体。

 

通过这些举措或项目,确实能看出济南对于黄河文化的重视,对于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城市的决心。

 

汪明:听起来特别过瘾。

王璐:看起来也能很过瘾。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将从4月13日持续到5月8日。

汪明:在黄河文化月期间,沿黄九省(区)的博物馆将携手用珍宝奏响一曲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在之前的新闻发布会上,郑州市文物局局长任伟透露,青海的彩陶舞蹈纹彩陶盆,四川的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甘肃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宁夏的胡旋舞石刻墓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青铜,山西的晋侯鸟尊,陕西的舞马衔杯纹银壶,山东的鲁国大玉璧,以及河南的武则天金简和商代青釉瓷尊等,相当一部分在央视爆红节目“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中出过镜。同时还有出土不足十件的秦陶铠甲军吏俑,诞生于五代离乱之际历经232年刻成的蜀石经,欢迎广大市民届时前来参观。

王璐:武则天金简发现地嵩山是五岳之中的中岳,在中国历史上有神圣的地位。夏商之时这里称“嵩高”“崇山”,西周时周公测定天下之中,周公在这里立土圭测日影,“以求地中”。《史记》载:“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嵩山及其周围地区被视为天中地心,“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以宣示自己的正统地位和“君权神授”的不可侵犯。平王东迁以后开始称嵩山为中岳。古代帝王实行封禅“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封禅活动主要是通过封禅昭告天下,通达上苍,彰显帝王统治的功绩,是一种十分庄严、神圣的活动。古代帝王对于封禅十分慎重,只有认为自己的功绩足够大时才大兴封禅之事。文献记载最早的封禅帝王是秦始皇,但古代帝王封禅地点多是在泰山,真正到过嵩山的只有汉武帝和武则天两位,在嵩山封禅的则只有武则天。

汪明:今天我们从黄河源头到黄河入海口,见证了黄河的波澜壮阔,也见证了黄河和中华文明的关系。李老师来给我们总结一下黄河文化、黄帝文化、中华文化的关系。

李暄:黄河诞生了黄帝文化和众多文化,其中黄帝文化影响了众多文化,形成了中华文明。

 

汪明:又是一年三月三

王璐:华夏儿女拜轩辕

汪明:可喜的是,年轻一代的炎黄儿女,更清楚了我们的根

王璐:可喜的是,港澳台和海外的同拜始祖,让更多人知道了从哪里来。

汪明:更可喜的是,年青一代正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中华民族振兴的生力军

王璐:最可喜的是,无论身在哪里,血脉相通,血浓于水,只要看到是黑头发、黄皮肤就莫名亲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汪明:这就是文化的传承

王璐:这也是拜祖的意义

汪明:辛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大联播,就到这里。我们明年三月三,再见。



三月三、拜轩辕,今天上午,辛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将在河南新郑举行。今年的国际大联播,我们在新郑拜祖现场设置了透明直播室,前方主持人团队,将为大家展现现场的盛况。


今天,郑州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联合海峡之声广播电 台、中国华艺广播公司、香港电台普通话台、澳大利亚3cw中文广播、新西兰Channel 33 电视台、呼和浩特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等近50家全球华语广播为您呈现拜祖大典盛况。

8点40到10点半,郑州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联合海峡之声广播电台、澳大利亚3cw中文广播、呼和浩特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并机直播。中国华艺广播公司、新西兰Channel 33 电视台、香港电台普通话台将播出大典专题报道。


我们还联合沿黄河九省区省会、首府城市台参与到今    年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大联播中,西宁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成都新闻广播、兰州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新闻综合广播、呼和浩特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西安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太原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济南广播电视台电台新闻广播将通过多种方式推出大典报道。


除了在全球通过各联播台收听节目。我们还在蜻蜓FM、阿基米德手机客户端设置有拜祖专区,您在全球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收听;你还可以打开知乎app,收看图文和视频的同步直播。


参与互动还有机会获得大奖:我们在抖音发起寻根中原话题挑战赛!上抖音,带话题#寻根中原 发布视频,赢取大奖。最高可获得价值5988元华为P40手机一部!大家今天在抖音平台发布视频的就是,就可以加上关键词寻根中原,让我们一起寻根中原,共拜始祖!


今年,我们通过中国移动5G全程视频直播,您可以通过新闻广播官方抖音账号、视频号实时观看,也可以下载郑州电台新闻客户端会面,观看视频和图文直播。


编辑:彭程

统筹:岳翔、马如潇


相关新闻

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 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开幕

郑州新闻广播 4.14 2144

黄河文化月开幕式|不一样的新闻发布会催生不一样的开幕式

郑州广播电视台会面客户端 4.13 2247

中国女足挺进东京奥运会 河南姑娘娄佳慧有话说

郑州广播电视台会面客户端 4.13 2155

为郑州人定制的APP
下载查看更多资讯

在APP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