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五一假期,郑州天气晴好,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向好,叠加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消费促进月等活动开展,极大激发了市民和游客出游欲望,各景区游客量同比出现大幅增长。记者从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了解到,综合大数据监测、抽样调查和区县(市)的统计数字显示,五一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102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9%及77.8%。其中,纳入重点监测的15家景区共接待游客194.3万人次,实现门票总收入1.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6.6%、847.9%。
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活动从4月13日持续至5月8日,共举办“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系列文旅活动、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辛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等9项活动,受到海内外人士广泛关注。 作为黄河文化月活动的重头戏,“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系列文化旅游活动于4月16日至30日在郑州、开封、洛阳举办,邀请名人名家、网红达人,采取直播等形式推介郑汴洛精品主题文化旅游线路,吸引众多游客趁假日到这一黄金文化旅游带观光休闲。
假日期间,不少来自山东、江苏的外省游客带着孩子走进郑州、开封、洛阳感受古都文化。他们纷纷表示,黄河文化月期间,郑州、开封、洛阳联合亮出“到郑州看华夏古国,到开封看梦华大宋,到洛阳看盛世隋唐”的全新旅游名片。其中“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特制盲盒设置的路线均为三天两夜,非常适合五一假期出游。涵盖“古都之旅”“黄河之旅”“红色之旅”的“郑汴洛”3条精品线路内容丰富,可满足不同年龄人群的出游需求,让人对厚重的黄河文化留下深刻印象。 郑州博物馆新馆于5月1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当天迅速火爆出圈:早上七点多8000个名额已经预约满,而后紧急追加5000个名额;由郑州市政府和河南省文物局主办,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协办的“黄河珍宝——沿黄九省(区)文物精品展”共展出沿黄九省(区)16家文博单位的42件(套)文物珍品,为慕名而来的观众奉上一份文化大餐。河南博物院凭借春节《唐宫夜宴》的C位出圈,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来看展览,感受中原文化的魅力。郑州非遗·文创大集市展示展演活动5月1日在思念果岭拉开帷幕,使市民近距离感受到非遗的独特魅力。
假日期间,全市各景区、景点还纷纷推出丰富多彩的假日文旅活动,丰富旅游市场供给。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五一期间开启超长营业的“白+黑”狂欢模式,营业收入居全省首位。樱桃沟采摘游、乡村游火爆,接待游客数量位居全省景区首位。红石林、嵩山少林、电影小镇等景区接待游客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五一期间,不少市民纷纷走出家门,享受假日时光,蝶湖、北龙湖以及市区各大公园、商圈迎来大量市民和游客,都市休闲旅游备受青睐。 “绿满商都·花绘郑州”郑州市第二十五届月季花展在月季公园和植物园同时举行,共展出地栽月季、树状月季、藤本月季等共计1200余种,40余万盆(株),成为市民和游客踏青赏花的好去处。历经三年改造的郑州西流湖公园在五一正式开园,吸引不少市民带着老人、领着孩子前来游玩。位于中原区华山路的“芝麻街·公园里”也是人气爆棚,吸引许多市民慕名而来。郑州各大商圈亦是人气满满,正弘城、国贸360人头攒动,大卫城、万达广场人潮涌动,德化步行街、二七广场周边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等场所消费需求旺盛。
假日前夕,市文明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联合发出“五一”文明旅游倡议书,倡议广大市民遵德守礼、文明出游,遵法守规、安全出游,讲究卫生、健康出游。
假日期间,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分组对各开发区、区县市假日旅游市场督导检查。各开发区、区县(市)文化旅游主管部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督促文化旅游经营主体强化员工的疫情防控培训,做好场所的通风换气和清洁消毒、人流控制等工作。各景区景点严格落实游览预约、流量控制、游客分流等措施,确保景区安全开放、安全游览。各重点旅游景区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发布假日交通、人流、天气等信息。
五一期间,全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加大执法监察力度,畅通“12318”文旅举报热线,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带班值班制度,确保假日旅游市场安全有序。
假日期间,我市天气整体晴好,短途自驾游、周边近郊游、家庭亲子游受到游客追捧。全市旅游客源结构以本省游客为主,据抽样调查显示,省内游客占全部游客总数的71.6%,省外游客占游客总数的28.4%。各景区景点以散客为主,游客自主出行特点明显,选择与个人或亲朋好友结伴出游的游客占比达到游客总数的78.8%。自驾游已成为郑州假日旅游主力军,数据显示,自驾游客占全市游客总数的73.5%,部分郊区景点的比例能达到90%以上。
记者 方正
编辑 马一鸣
统筹 李昌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