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城新生 历史巨变
1952年8月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提请中南军政委,正式将省会迁址事宜提交决策层。这份言简意赅的报告阐明了迁址的缘由:
“鉴于河南省会在开封市,位置偏于全省东部,指导全省工作多方不便;郑州市则为中原交通枢纽,为全省经济中心,将来发展前景尤大,如省会迁往该市,则对全省工作指导及上下联系均甚便利,对该市发展也大有裨益……为此省人民政府第十三次会议暨省协商委员会常驻委员会第十次联席会议一致通过,决定将省会迁往郑州市,并成立省直建筑委员会,在省政府领导下,驻郑州统一进行修建与筹备工作,争取明年即行迁移……”
当年9月19日,省政府接到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同意河南省省会迁址”的复函。
从省政府报请,到中央核准,只用了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河南省省会迁址的大事就这样被确定下来。紧接着,搬家前的大量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按照计划,省会迁郑应于1953年完成,可是同期开始的“三反”“五反”运动推迟了省会搬迁计划。
1954年2月14日,省委第一书记潘复生主持召开了省委办公会专题研究迁郑问题。8月8日,省委同意组织部关于机关迁郑的安排,初步确定省直各单位搬迁的时间表,决定省直机关分4批迁往郑州。此外,干部搬迁本着“从工作出发,适当照顾夫妇关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分批”的原则。
为了迎接省直各机关的迁郑,1954年,郑州市委于6月5日决定成立郑州市欢迎省会迁郑委员会,由当时的副市长王均智为主任。
为了完成这个艰巨繁重而又光荣的任务,郑州市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各项准备工作都在加速进行,从而保证了省直机关陆续顺利地迁郑。
(河南省委迁至郑州后位于金水路的办公大院)
1954年10月14日,开封市召开大会,欢送省会迁郑。10月底,省直机关全部迁郑。至此,郑州逐渐成为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第一个五年计划 郑州都规划了啥?
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郑州城市规划,郑州市以老城区为依托,向北、西、东部扩展。道路以火车站为中心,向周围辐射,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各异的行政区、文化区、商业区、工业区、铁路枢纽区、物资仓储区和居民生活区。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郑州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指导思想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紧紧围绕“一化三改”(一化即工业化,三改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根据国家“一五”计划要求,郑州被确立为工业化建设重点城市之一。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以发展生产为中心、把基本建设放在首要地位的工作方针,全力抓好基本建设。纺织、机械、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卷烟、食品等65个骨干企业的兴建,为郑州工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尤其是郑州国棉一、三、四、五、六厂相继建成投产,使郑州成为国家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之一。
这一时期,由于指导思想正确,目标明确,符合当时的国情、市情,社会生产关系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要求,加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高潮的兴起,大大激发了郑州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美好新郑州的热情,极大地促进了郑州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面向未来 迎接更新的郑州
历史长河中,
中原腹地的郑州紧跟党的领导,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勇立潮头,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站在“十四五”的发展起点上,
郑州已开启了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未来的郑州,
将会更加美好。
你,
期待么?
记者:李欣洁
编辑:梁景芝
统筹:刘芳 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