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渠清水连通南北,串联起生机勃勃的发展图景。今天,丹江水流进郑州整整七年。记者从郑州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了解到,郑州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自2014年12月15日通水以来,截至2021年11月30日,郑州市已累计实现南水北调总供水量36.26亿立方米,其中,生活供水31.18亿立方米,生态补水5.08亿立方米,郑州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为城市输送优质水量实现逐年递增,不仅充分发挥了南水北调工程的供水效益和综合效益,而且为郑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隆冬时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郑州段波光粼粼,清冽的丹江水静静流淌,无声润泽绿城。在中原区与荥阳市交界处的南水北调公园,碧绿河水与葱葱绿茵交相呼应,远道而来的河水从这里沿荥阳、上街北上离开郑州,惠泽更多城市。
据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途经郑州市新郑、航空港区、中牟、管城区、二七区、中原区、高新区、荥阳3县(市)5区,郑州境内干渠全长129公里,占中线干渠总长的1/10、河南境内总长的1/5。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郑州段工程2014年12月正式通水,郑州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同步通水、达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郑州市城市供水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双水源,南水已经成为郑州中心城区自来水的主要水源。
在改变沿线供水格局的同时,南水也改善了受水区的水质。南水北调水质在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以上,水质硬度低,偏弱碱性,口感好,郑州群众的饮水质量显著改善,成为郑州市民的“幸福水”。同时,随着新增供水范围的持续扩大,受水目标还在不断增加,受益人口也在逐步扩大,南水北调的供水效益将更加显现。
南水入郑七年,我市生态效益愈加明显。郑州的地下水主要供水层位是地面以下埋深100米到400米的中深层地下水,占郑州市地下水供水总量的70%以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郑州市受水区地下水超采现象得以遏制,中深层地下水年平均水位由2014年的54.16米回升到2020年的44.7米,6年回升了9.46米,地下水水源得到涵养。另外,通过向河道内补水,显著改善了河道的水质,促进了水系环境的良性循环,达到了良好的生态效果。
如今,这条碧水长河与两岸的绿植,共同形成了一条林水相映的绿色“长城”,滋养着绿城人,也扮靓了郑州城,让幸福郑州的“面子”更靓,“里子”更实。
记者:李欣洁、马一鸣
编辑:弓雪
统筹: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