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白居易】第15集:苏州上任受追捧
郑州新闻广播      2019-07-29 08:22 1875


1247年前的今天,白居易出生于新郑东郭宅,一生留下了近3000首诗歌,其诗歌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指示和号召,郑州新闻综合广播历时一年,数易其稿,由编辑、主持人结合王立群教授、莫砺锋教授的研究,融合瞿弦和、弥亚牛等国内名家的朗诵,创作了二十集系列文学作品《听见·白居易》。

这是一部融合了文学赏析、名人轶事、诗歌理论,展现音乐运用、制作手法为一体的兼顾白居易诗歌理论研究和文学赏析的作品。郑州新闻广播《百姓热线》、《大家帮大家》、《城市热线》三档栏目推出,郑州新闻广播微信公号同步推送。


十五:苏州上任受追捧


 

【歌曲《大九连环》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苏州有山塘……

这是江南民谣《大九连环》的歌谣,自明代流传至今,这也足以见证杭州西湖、苏州山塘的别样景致——苏杭美景。能把西湖与山塘连缀起来的人,非诗人白居易莫属。这是因为:白居易在杭州做官时修筑了西湖白堤,在苏州任刺史时修建了山塘街,也留下了一座“白公堤”“苏杭白堤”不仅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也成了当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 

根据史料记载,公元825年,白居易从洛阳到苏州赴任,当时,苏州百姓听说他要来当刺史,连小孩都上街打扫尘土,以表示对他的欢迎。而此时的白居易也由原先“亦官亦隐”也就是既想为官造福百姓又对朝廷失望准备隐居的矛盾心情中走出,决定要认真履职,造福一方百姓。可很遗憾,此时的白居易已经54岁高龄,身体每况愈下,在苏州任职只有短短一年的时间。 

南京大学教授莫砺锋:

白居易到了苏州之后,觉得自己责任重大,要把这个地方治理好。可惜的是,这一年白居易肺病复发咳嗽、骑马又摔伤了脚、摔伤了腰,然后眼病又发作。尽管如此, 白居易在苏州还是非常勤劳的处理他的政务,他也为苏州的老百姓、为地方上做了不少好事情。

白居易到苏州政务到底有多繁忙?苏州自古是诗酒之乡,这对于诗人来说具有极大地诱惑力,但白居易到达苏州下了马车,拒绝了官府的宴请,直接开始投入到政务处理中,他所作的《题笼鹤》中也提到“经旬不饮酒,逾月未闻歌。岂是风情少,其如尘事多。”

白居易在访问民间疾苦时还发现:苏州虽然是水城,但实际上很多河堤坍塌、河道淤塞、旱涝并存。于是,他发动民工清淤排涝,使河道恢复畅通,最重要的是白居易主张开凿了一条河道

南京大学教授莫砺锋:

这条河的名字叫做山塘河。它首先是为了运输,它在阊门和大运河连起来了,交通当然就方便了。挖出来的土就堆在河边上做了一条堤,这条堤叫做山塘堤,防止河水泛滥。因为交通便利,这里经济非常繁华,苏州人就叫它为山塘街。

这让苏州老百姓对他十分爱戴。白居易离任后,苏州百姓把山塘街称之为“白公堤”以作纪念。

《武丘寺路》   白居易

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

芰荷生欲遍,桃李种仍新。好住河堤上,长留一道春。

不仅是在水利方面,白居易在为官理念、税赋政策、经济发展和倡导的宜居环境建设等方面都有着非常成功的作为,以至于他离开苏州北上时,苏州百姓“一时临水拜,十里随舟行”的热情相送。白居易好友刘禹锡在一首诗里记述了这一离别苏州的行状——“姑苏十万户,皆作婴儿啼”,简短十个字,足见深情。

苏州、杭州两任刺史,让白居易的仕途到达巅峰因病卸任苏州之后,又因何故让白居易急于“独善其身”,又是什么让他提出了“中隐”这一全新的想法呢?请继续收听《听见·白居易》第十六集:《急流勇退隐于市》。

相关新闻

【听见·白居易】第14集:钱塘筑堤美名传

郑州新闻广播 7.29 1957

【发现郑州之变·洁化】便携式油烟检测仪投用 执法更精准更高效

郑州广播电视台会面客户端 7.29 2211

【绿城更绿 郑州更美 笑容更灿烂】美丽和谐的“公园式”小区 居民住这满满的幸福

郑州新闻广播 7.29 2806

为郑州人定制的APP
下载查看更多资讯

在APP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