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车农场“转”出幸福生活
郑州广播电视台会面客户端      2022-08-09 20:53 7129

    89日,雨后的嵩山更加苍翠欲滴。位于少室山脚下的登封市少林街道雷家沟村的嵩山心意风车农场内,草坪碧绿、花开争艳、硕果飘香、风铃飞转……

        “这是借用了摩擦力,绳子才紧紧地固定在了这上面!”不远处,一堂夏令研学体验实践课正在这里进行。授课老师则是90后的“新农人”——嵩山心意风车农场的农场主刘晓辉。

    “今年暑假农场开展了夏令研学游活动,我每天都要给学员们进行多节授课,特别忙。”趁学员休息时间,刘晓辉讲起他这个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故事。

  2014年,大学毕业的刘晓辉曾在景区和旅行社打拼了两年,后回到登封一家公司工作。在下乡过程中他发现,农民想要富,光靠种地收益不高,从种植技术到产品加工再到市场销售,这些远远超出了一名普通农民的能力范围,增加农民附加收益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在大学里我学习的是旅游策划与营销专业,俺老家就在少林寺旁边,当时我最希望是让自己能在农文旅方面有一定的建树和作为。”刘晓辉说。2016年,刘晓辉作为雷家沟村为数不多的返乡大学生,担任了一部分村务工作。“那时对我来说也算是一个历练,当年雷家沟村正在创建美丽乡村,我便成为了村里最小的书记员。”

  创业的艰辛和困苦,让刘晓辉也有过放弃的念头。2017年,刘晓辉流转了80多亩土地,开始种植果树。因雷家沟村大部分是山坡地,水电路不通,种地也是靠天收。第一年刘晓辉就和家人一起引水修路架电,并对土地进行了深翻。“到了第二年,发现一些果树不适应在这里生长,两年的辛苦就这样打了水漂。”这次教训让刘晓辉明白,自己对农业技术的学习还不够,对当地的气候、土质、植被等调研没有做到位,于是他对农业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并重新采购优良品种进行试种。

     近几年的农村工作和学习使刘晓辉产生了一个很强大的愿景,做一名新型职业农民,打破传统对农民的认知,按照当下最流行的思维包括互联网、供应链、农业+教育、农业+旅游等所有能融合的业态尽可能地去尝试。

  “雷家沟村地处嵩山腹地,又紧邻少林寺,何不利用便利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把雷家沟村打造成两个知名景区的二级服务区。”20203月下旬,刘晓辉就注册了成立了“登封市嵩山心意家庭农场有限公司”,涵盖住宿餐饮、果蔬采摘、田园书屋、轻奢营地、农事体验、科普研学、亲子游乐等综合性都市休闲度假和生态农业观光旅游。

          近两年,受疫情的影响,近郊游异常火爆。这期间,刘晓辉就动员群众加入到休闲农业的模式中来,发动村民入股投资一些规模小、回报快的二次消费项目。比如把老百姓家里的土鸡蛋、红薯、黑花生等物品在农场卖掉,引导群众做一些小买卖,这既符合当下的地摊经济,又增加了群众的收入。2021年,刘晓辉再次带领群众投资建造了“乡村振兴号”旅游观光小火车,效益十分可观。目前,嵩山心意农场又拓展开发了少林功夫系列,农事体验系列,体育运动系列和传统国学文化系列的四个系列共32项研学项目。自农场成立以来,累计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峰值最高的一天大约3000人。

  “去年底农场也顺利完成了集体经济体制改革,转型纳入到村集体经济也算是对雷家沟村的一种回馈吧。”刘晓辉说。

  “滴——”汽笛长鸣,白烟蒸腾,雷家沟村正乘着“乡村振兴号”小火车向乡村振兴的目标疾驶而来。


记者 杨阳

通讯员 宋跃伟 燕晓娜

统筹 李昌虎


相关新闻

郑东新区:“四不两直”督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郑州广播电视台会面客户端 8.09 5827

【能力作风建设年】郑东新区博学路办事处开展垃圾分类“啄木鸟”志愿活动

郑州广播电视台会面客户端 8.09 7116

【文明之声】郑州市群众喜爱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展示(一)

郑州广播电视台会面客户端 8.09 7102

为郑州人定制的APP
下载查看更多资讯

在APP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