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提起新密市牛店镇助泉寺村,附近的乡亲们都说:“这里脏乱差,守着金山要饭吃。”2018年,李学建担任村支部书记后,下定决心,一定要带领群众甩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而他的愿望,也在这些年变成现实。
“这个是新密的密玉,又叫河南翠,3、2、1,上车……”上午10点,在新密市牛店镇助泉寺村的密玉一条街,村民王亚恒开启了当天的首场直播。只见他在手机摄像头前,展示出自己雕刻的精美玉摆件,并一一介绍这件作品的寓意,500多元一件的玉白菜不到5分钟便被粉丝们抢购一空。王亚恒说:“搬到这儿之后生意一直都不错,咱们是密玉产地,一手货源,自己加工,自己销售,价格上比较有优势。”
王亚恒告诉记者,助泉寺村是中国四大名玉——密玉的唯一产地。过去村中的密玉产业没有进行集中规划,产业分散,如今村里集中规划了这条玉石商业街,将分散的店面集中在了一起,生意就跟饭店扎了堆儿一样,越来越红火。“今年过完年之后,订单平均每月3000单,销量比去年同期翻倍还多。”
在直播间里走红的除了密玉还有村中的旅游产业。在助泉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李学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村中的伏羲山滑翔伞基地二期工程,村民们正在忙着修建停车场。50多岁的王万超告诉记者,如今村中大力发展休闲康养等文旅产业,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巨大改变。“环境提升了大家来到这里心情更好,游客来得也多了,我们的生意是越来越好。”
采访中记者发现,停车场的修建进度比滑翔伞基地的主体工程还要快,李支书胸有成竹地说,这些配套项目都是村中的集体产业,村集体决策,党员带头,村民们共同参与,通过“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带动村集体增产增收。“跟投资商谈好了,我们这里不收他们的停车费,不看眼前的这些小钱,先让项目落了地,把营商环境打造好了,投资商挣到钱了,我们村集体经济自然会越来越好。”
如今,随着“筑巢引凤”工作的扎实推进,助泉寺村先后引进了旅游开发、科技农业、文化创意、玉石加工等产业项目,村民的收益超过亿元。李学建表示, 下一步,助泉寺村将大力发展美丽乡村经济,壮大集体产业的同时,更好服务旅游者、兴业者,让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2021年,我们刚开始发展的时候村集体经济才10万块钱,通过‘项目为王’招商引资后,现在突破了100万元,带动村民年收入6万元以上,我们有信心把村集体产业做到千万级。”
本周一
新密市牛店镇助泉寺村党总支书记李学建
做客郑州新闻广播《我的家乡》节目
分享助泉寺村致富增收的点滴故事
以“项目为王”,新密市牛店镇助泉寺村的乡村振兴新实践不断迭代升级,令人振奋。对于北方乡村来说,这样的发展理念越来越有南方味儿。
剖析这里的振兴经验,村集体把眼光放得更长远,结合本土特色,唱好自家山歌的同时,实现乡村振兴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其次,筑巢引凤不流于表面,党员干部当起乡村发展的“大管家”,不仅广开门户,积极促进创业项目落地,还根据实际需求提供跟踪服务,让特色产业集中发展,聚拢了财气,打响了名气。
助泉寺村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样板经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乡村振兴动能不断激发,共同富裕新路径的探索也将持续深入。
记者 贾鹏 刘榕
编辑 张云帆
统筹 岳翔 乔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