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速冲刺、急停、转身、变向变速、突破过人,穿越“蛤蚌”阻挡,将“珍珠”破兜入网……今天下午,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竞赛项目——珍珠球女子组的比赛在郑州师范学院综合训练馆激情上演。
珍珠球运动并不像它的名字一样美丽温婉,相反是异常激烈的。珍珠球在水区的运动与篮球、手球运动有一定的共性,而在封锁区持拍防守队员又具有足球守门员和排球拦网队员的特点,运动员需要不停的运用加速冲刺、急停、转身、变向变速、突破过人等大强度身体动作来配合全场快节奏的攻防战术,对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耐力、协调柔韧性等都要求极高,也因而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在1991年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珍珠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珍珠球玩法一览
珍珠球器材球的外壳用皮革或橡胶制成,内装有球胆(可充气),表面为白色,圆周长为54——56厘米,重量300——325克。球拍为蛤蚌壳形状,用具有韧性的树脂材料制成,颜色与蛤蚌壳颜色相仿,长35厘米,最宽部分25厘米,厚度0.3——0.5厘米。抄网的兜口为圆形,网圈用圆形金属条制成,圈条直径0.4——0.6厘米,兜口内径25厘米,网兜用细绳或尼龙绳织成。
比赛赛场分为三种区域,其中:水区(内场区)内双方各有4名队员负责进攻和防守,进攻者可将球传到任何方向,向抄网内投球争取得分。 哈蚌区(封锁区)内双方各有2名运动队,持哈蚌(球拍),用封、挡、夹、按等技术动作阻挡对方进攻队员向抄网内投球。 威呼区(得分区)内双方各有1名手持抄网的运动员,他们的任务是用抄网抄(夺)本方队员投来的珍珠球。
早期珍珠球运动的相关规则现已无从考证了,现代珍珠球运动是经过加工整理形成的对抗性、竞争性和趣味性极强的球类运动。它参照了篮球运动的场地与规则,其比赛场地为长28米、宽15米的长方形平整场地。
“移动的篮球”看点多多
比赛中封锁区内还有两名持蛤蚌(球拍)的对方队员像“蛤蚌”一样护着珍珠不让网捞。通过封、挡、夹、按等动作,“蛤蚌”必须阻挡进攻队员向得分区投球。看起来有点像7人篮球赛,不过与打篮球不同,把珍珠球投入自己队的持网人网里才算得分。比赛分上、下两个半场,每半场15分钟。在规定的比赛时间内,得分多者方为胜队。由于它的篮网是可以移动的,场上队员通过向队中抄网手中的篮网投球得分来争取胜利。因此,珍珠球也被称为“移动的篮球”。
据了解,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珍珠球比赛将持续到本月16号。感兴趣的市民不妨到现场一睹为快。
记者:贾鹏
编辑:刘榕
统筹:乔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