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我们外出游玩与日常通勤,最离不开的就是导航。没有导航的古人,出远门必带古代的指南针——罗盘。今天带你认识这件清代航海罗盘。
重生自述
大家好,我是来自清代的航海罗盘,别看我外形小巧,但作用可大,是古时海南渔民出海必备的“航海搭子”,快来看看我是怎么为渔民“保驾护航”的。
在航海设备尚不发达的古代,海南渔民世世代代耕海牧渔,离不开为其指明方向的罗盘。
清代航海罗盘由一根指南针和中央挖空的圆形刻度盘组成,可在大海上为驾船者确定方向提供重要依据。
航海罗盘在航海中意义重大,这不仅仅体现在其可以为大海航行保驾护航,更是因为在其用于航海之后,航路才得以相对固定,航行区域也得以扩展,对航海经验的累积乃至后世航海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航海罗盘在古代又被称为指南针、浮针等。该航海罗盘采用十二地支、十天干中的八干以及八卦中的四卦来表示二十四个方位。
(注释:天干地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
八卦中的四卦——乾、坤、巽、艮,象征着天、地、风、山,可能用以表示四面八方和与航海安全有关的要素,寓意着船舶之所在地为天地正中,永不迷失方向,以此来寄托平安、祈求吉祥。
在宋代,人工磁化技术和磁针装置技术有所突破,古人把指南针放置在了方位盘上。罗盘,应运而生。
“地螺或有子午正针,或用子午丙壬间缝针。”——南宋 曾三异《因话录》
此处的“地螺(罗)”指的就是罗盘。作为航海的“好帮手”,罗盘的使用方法与现在的指南针几乎一致,都是基于地球的磁场和磁针的相互作用。
清代航海罗盘与现代指南针对比
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磁南极位于地理北极附近,磁北极位于地理南极附近,罗盘的“子午正针”是用磁针来确定地磁南北极方向,“子午丙壬间的缝针”则是以日影来确定地理南北极方向,两个方向间所夹的角度,即为磁偏角。利用罗盘,古人就能比较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方位。
20世纪80年代,有关学者曾对在南海海域从事渔业活动的渔民进行调查统计。资料表明,当时在海南岛的一部分渔民具有一种特殊身份——火表,他们就是掌握《更路簿》看航海罗盘的人。
顺风东西沙岛《更路簿》
海南渔民中的火表在其他地方被称为火长,是随着航海罗盘的使用而逐渐形成的一种航海专业技术人员,火长在船上的地位非常重要。
南宋的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这样形容火长,“自入海门,便是海洋,茫无畔岸,其势诚险。盖神龙怪蜃之所宅,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
因此,掌握航海罗盘的火长肩负着保证船只安全航海的重任。
从航海罗盘发明的北宋末年到20世纪80年代,千年来,火长在船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称职的火长甚至可以通行各大洋。
清代航海罗盘,如今在中国国家版本馆展出,我们可以透过这一颇具海南特色的航海工具,再现海南渔民在“祖宗海”上辛勤劳作奋力拼搏的故事。
编辑 张杭
统筹 乔艳霞
来源 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