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的第一次》——纺织业的前世今生
郑州广播电视台会面客户端      2019-10-01 12:50 34154

70年历程,我们共同走过;

70年光阴,我们砥砺奋进;

70年荣耀,我们共同分享!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70周年  





在郑州,很少有一条路像棉纺路这样,以工业门类命名,因市场变迁而兴衰。这条路,承载了几代人的光荣与梦想,也见证着整个郑州的工业化历程。郑州电台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郑州的第一次》今天推出第一集,带您走近新中国成立后郑州纺织业的前世今生。


机器一响,黄金万两,说的就是郑州的纺织业。那时候的棉纺业撑起了郑州工业的半壁江山。统计数据显示,1981年,郑州全市财政收入的70%来自纺织业。那时候,郑州经济因纺织业而绚烂,纺织工人因纺织业而自豪。



今年57岁的张宏伟,从小在国棉一厂长大,四代人都与纺织有着不解的情缘,“我祖母、二爷、大伯都在豫丰纱厂做过工,纺织对我来说既心酸又荣幸。



1953年郑州第一家大型棉纺厂破土动工,1954年建成投产,也就是郑州国棉一厂。棉纺厂的规模有多大,张宏伟说,和他母亲一起来郑州的工人,行李都装了十几辆马车,“我妈告诉我,当时有大概十八辆马车,每一辆车都得有三四十个人,马车上装得大部分是行李,年纪大的坐车上,年轻人就徒步从周口走到郑州,参加国棉一厂的建设。”



1954年4月,规模比一厂大一倍的国棉三厂开工建设。为此,国家从上海、江浙等地调来1万多名技术工人,并建起了与棉纺业相关的配套工厂和职业学校。为方便运输,还铺设了陇海铁路专用线,把五大棉纺厂与全国各地联结起来。



郑州国棉厂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起来。10万纺织大军,创下了每家企业“每年为国家贡献一个纺织厂”的惊人业绩。1959年,郑州工业总产值达到4.5亿元,比1949年增长460倍,成为全国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之一。

随着国家经济的转型,进入九十年代,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棉纺厂效益每况愈下。风风火火的纺织厂日渐凋零。



80后郑子蒙一直关注着郑州纺织业的发展变迁,只要有空他都会来这里转一转看一看,“对于老郑州来说,西郊就是一种特有的情怀。它记录了当年工业新城的蓬勃发展,也写下了几代产业工人的成长史。棉纺厂,就是郑州西郊文化的典型代表,作为80后,我也喜欢来这附近逛逛,感知这个城市的过去和现在。



曾经红红火火的六所国棉厂,在时光的流逝下,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只留下了“郑州三棉”厂房建筑群,但是,对于郑州人来说,西郊棉纺厂是一种情怀,是印刻在脑海中的一种独特记忆。



总策划:葛向阳

总顾问:阎铁成 郑子蒙

监 制:张红雨 刘 芳

策 划:赵 克

记 者:张 杭 王妍斐 马一鸣 池金山

配 音:吴 楠 贾晓君

制片人:蜜雪儿 陈 旭


相关新闻

郑州市公路客运迎来“十一”黄金周客流高峰

郑州广播电视台会面客户端 10.01 2830

《东方雄狮》节目幕后:是1080名塔沟师生全力奋战的120天

郑州广播电视台会面客户端 10.01 1793

家家户户挂国旗 有一种红叫西陶红

郑州广播电视台会面客户端 10.01 2463

相关评论

哈哈嘿嘿 LV0

Fri Dec 20 14:25:57 CST 2019

看这篇报道之前,只知道纺织对于郑州有很重要的意义,由于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并没有很多切身的感受,这篇文章写的不错,更深层的了解了

oathmym LV0

Mon Dec 16 21:34:10 CST 2019

曾经辉煌的纺织业随着时代的变化变迁,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历史不会忘记!它将永远成为郑州纺织人美好回忆!

王开文 LV0

Mon Dec 16 20:10:51 CST 2019

现在看棉纺厂的牌楼,仍能感受到当时的辉煌。庞大的棉纺工人不仅带动了郑州的轻工业发展,还撑起了郑州西郊的商业。

hang LV0

Mon Dec 16 15:37:21 CST 2019

机器一响黄金万两!纺织曾是多少郑州人的青春与回忆。希望多些这样的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郑州。

oathmym LV0

Mon Dec 16 10:52:39 CST 2019

作为生活在西郊的人,从小听长辈们讲这段辉煌历史,原来还有这段故事

为郑州人定制的APP
下载查看更多资讯

在APP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