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把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作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途经。10月29日,河南省教育厅启动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提质扩面集中采访活动,记者走进郑州市部分学校,了解相关工作推进情况。
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东校区,原属老校102中学初中部,曾经一度师资不足,办学困难,通过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如今校园极大改善,生源纷纷回流。“学校以名校+新校+弱校的组合方式,形成了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 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孙岩梅介绍,他们通过建立“管帮带”工作机制,以强带弱,畅通“师资活水”,实施轮岗带动,切实增强办学活力,她告诉记者:“现在东校区从托管时的4个班增加到14个班,这一数字的变化能够表现出义务集团化办学实现优质均衡的目的,就是满足老百姓对于家门口好学校的需求,大家不用再去找学校。同时,改革后的学校也能够通过自身力量得到蓬勃发展。”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在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中,如何确保教师教学有质量,成长有空间,发展有奔头,郑州市中原区互助路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喻太燕说,他们通过集团共同体校本研修模式,紧扣“教研共建、评价共建、培训共建、德育共建”四个领域,实现教师整体成长。她告诉记者,互助路小学教育集团通过进阶化的“5+1”全链条培养模式,对集团内的4所紧密型成员校,5所引领型成员校的教师进行梳理,通过搭舞台、建梯台、创平台的“三级培养”模式,推动教师从新手、新秀、骨干、成熟、专家的进阶发展。
课堂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为什么孩子考得成绩低呢,就是我们的题没有跟学生学的结合起来,学生们感觉没有学习兴趣。”郑州市第十九初级中学教育集团校长朱玉国表示,他们建立了“1+3”研修体系,集团将各校各学科教师纳入备课组,按照“理论学习-说课磨课-学情交流-作业设计”四位一体开展深度教研。从各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学生“最近发展区”,进行分层命题评价,实现学考衔接、教考衔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他告诉记者:“所以我们集团提出‘分层’的教学方式,平时老师讲得什么,考试就考什么,内容分AB两层,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这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孩子的管理也会跟得上,通过老师与学生这样相互促进,孩子也因为他能考高分而有信心,自然愿意来学校,我们这个方式也正好契合了这几年中考改革的政策。”
截止目前,郑州市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集团、共同体236个,参与学校933所,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69.5%,评估认定市级优质教育集团71个,38个被认定为省级优质教育集团。根据规划,到2025年底,全市集团化办学覆盖率将达到85%以上,市级优质集团达到75个以上,切实推动义务教育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
记者 孙大康
统筹 李昌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