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民政2025年民生蓝图:织密保障网 托起“稳稳的幸福”
郑州广播电视台会面客户端      2025-03-12 17:14 29175

    3月12日,郑州市民政局召开2025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围绕“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核心目标,发布覆盖养老、救助、儿童福利等领域的系统性民生提升方案,助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郑州民政系统砥砺奋进,成果丰硕。

    创新体制机制,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出台《郑州市城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管理暂行办法》,破解公建民营难题;基本构建“15分钟养老生活圈”;创新实施“银发顾问”制度,建成银发顾问点461个,收录563名专业顾问;建成645个老年助餐服务场所,累计服务老人超100多万人次。

    织密兜牢底线,社会救助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财政压力下实现民生保障逆势提升。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纳入“三保”,并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60元、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基本生活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不低于13680元,全年共发放城乡低保金3.16亿元、特困供养资金2亿元,保障困难群体7.89万人。发放临时救助资金740万元,临时救助困难群众3697人次,实现了应救尽救、应养尽养。

    完善政策保障,儿童福利工作和慈善事业扎实开展。全市民政系统及时发放基本生活费,保障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200余名。落实监护监督“六项措施”,开展巡查巡访1.1万余人次。发挥慈善功能。全年募集使用捐赠资金3.3亿元,惠及困难群众132.4万人次。市、县两级民政部门设立困难群众“救急难”专项基金17支,救助困难群众1.1万余人,人人行善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持续实施“阳光慈善”工程,新增备案慈善信托项目13个。

    增强服务效能,专项社会事务持续优化。积极回应群众美好期盼,持续开展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在“好日子”期间加班加点,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全市办理婚姻登记10.65万对。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弘扬婚俗新风。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全市民政系统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不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为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今年,我市将不断加强老龄工作体系建设,完善养老服务政策制度,健全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实施监管治理行动,搭建要素保障平台,释放银发经济活力,六大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养老服务从“有”向“优”迈进。比如将开展新时代“银龄行动”,发展老年志愿服务;举办“敬老月”活动,营造全市敬老爱老助老社会氛围;启动编制养老服务“十五五”发展规划;统筹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利用现有设施、闲置资源启动改扩建20个综合服务体;推进10家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成60个村级示范性养老服务站点;为20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新建50个老年食堂,各区县(市)在城区建成1至2家助餐示范点,建成50个村级规范性老年助餐服务站点;将“银发顾问点”增加到600个、“银发顾问员”达到700人等等,这些政策落地都将为全市养老事业发展加码助力。

    在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方面,要推动救助工作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迭代。全面加强低收入人口认定,推进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和防止返贫帮扶政策“两项政策”衔接并轨;不断提高救助保障水平;加快推进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持续深化流浪乞讨救助模式。

    在提升社会福利水平方面,要推动福利工作从“保障”向“关爱”拓展。扎实开展精细化服务保障工作,全面做好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不断增强关爱服务能力,深入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持续打造“绿城有爱”服务品牌;持续推进机构规范化建设;持续提升残疾人福利工作水平;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除此之外,今年的民政工作还将创新社会治理,推动基层治理从“自治管理”向“共享服务”转变;提高社会事务质量,推动专项社会工作从“管理”向“服务”优化;着力强化基础保障,推动民政综合服务能力从“单一型”向“综合型”升级。全力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郑州实践贡献民政力量。


记者:梁艳

统筹:李昌虎

相关新闻

惠济区创新打造“市场管理智能体” 让市民“秤”心如意

郑州广播电视台会面客户端 3.12 31827

填补空白!中原首次发现→

郑州广播电视台会面客户端 3.12 32004

45年前,他们这样承诺春天

郑州广播电视台会面客户端 3.12 40075

为郑州人定制的APP
下载查看更多资讯

在APP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