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为广泛宣传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河南省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展示新时代郑州人的良好精神面貌,郑州电视台新闻中心《郑州大民生》特别策划:【总编走基层】《同心同行七十年 凝心聚力新时代——新中国・郑州记忆》十集大型系列报道,郑州电视台台总编和记者一起走基层,回眸风云变迁,诉说城市故事,见证祖国发展,全景式勾勒郑州70年砥砺前行、换羽新生的生动画卷。十一国庆节前夕,记者带您一起重温一组老地图,在线条和文字之间,感受光阴流转带给城市的华丽嬗变。
在收藏爱好者王怀民的家里,各种跟郑州有关的藏品,放了满满一书柜,有产品的商标、各种票证,不同时期的出版物,还有明信片、日记本等等,其中尤其让他得意的是不同时期的郑州地图。
郑州藏友王怀民:“因为我从小生活在郑州,对这个城市很有感情,再一个郑州是全国的交通枢纽,我非常看好它的发展,我希望通过收藏地图这个形式把郑州前进的脚步记录下来。”
王怀民:“这张图是我们现在找到的,唯一的一张解放前夕的郑州地图,当时的郑州市区北边是到金水河,西边就是铭功路火车站,南边是到布厂街,东边是到城东路。”
历史不会忘记,1948年10月22日,中原野战军四个纵队在邓小平、陈毅的直接指挥下,经过一天一夜浴血奋战,占领郑州。
而那时的郑州,饱经战火,城市早已破败不堪,城区面积仅有5.23平方公理,人口16.4万。新生的郑州,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任重道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解放的郑州人怀着当家作主的豪情和不畏艰难、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毅然投进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的滚滚洪流。
王怀民:“解放后全国上下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郑州在一五期间被列入了全国重点发展城市之一,当时郑州还是全国铁路唯一的十字交叉点儿,1954年省会又从开封搬到了郑州,在这种情况下,郑州市组织编制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严格意义上的第一个城市规划。”
在这张手绘的第一版规划图上,西边的棕色区域为工业区,东南为居住区,东北为行政区。和这张规划图相对应的,是王怀民收藏的1956年原版郑州地图,上面的城市道路,有一多半用虚线标注,没有建成,已经建成的黄河路、陇海路以及城东路、大学路,那时都是城市最边缘的道路,往二七广场望过去,当时还被称作解放广场的中心,并没有现在的二七塔,而是二七塔的前身——一座六面体苏式木塔。
王怀民:“这张图和1954年郑州市城市规划图,非常的接近。从这儿以后,由于历史的原因,郑州市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基本上停滞不前,一直到改革开放。”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在1979年1月出版的这张郑州地图上,不到A3纸的图幅仍然足以显示城市的全貌。
1979年1月 郑州地图
除南边、东边,城区没有向外扩张外,北边和西边也仅仅扩展至农业路和华山路,在不大的区域内,1971年拆除木塔盖起的二七纪念塔就是全市的最高的建筑。
王怀民:“就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郑州市很小,根本就没有高楼大厦,只有这个二七塔是最高的建筑,这是当时郑州市第一座地标。”在二七纪念馆,我们见到了二七纪念塔主设计师、今年88岁高龄的杨国权老人给我们讲述当年设计二七塔背后的故事。
“郑州有座塔,离天八尺八”,说的就是二七塔,那时登上塔的最高层,滔滔黄河、绵延邙山,尽收眼底,俯瞰不到八十平方公里的建成区,更是不在话下。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雷鸣响,郑州,这座沉寂已久的的城市开始抖擞精神,掀起新的萌动。
市城乡规划局编制研究中心处长位彩利:“到了1978年的时候,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实54版总规,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并且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国家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着手组织编制了,新一版的城市总体规划。”
按照国务院当时的批复,郑州是河南省省会、重要铁路交通枢纽和以轻纺工业为主的工业城市,1985年控制人口为85万,2000年不超过一百万。鉴于市区被京广、陇海铁路线分割的现状,明确郑州的发展为多中心布局。
市城乡规划局编制研究中心处长位彩利:“京广铁路以东、金水河以北,花园口路市场一带为一块,京广铁路以东、金水河以南、二七广场一带为一块,京广铁路以西、碧沙岗市场一带为第三块。”
正是在这份规划的滋养下,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郑州的发展逐渐驶入快车道,轻纺、工业、日化齐头并进,汽车、烟草、食品、商贸后来居上,在中原路上,省电业局微波楼、市电信枢纽楼拔地而起;老火车站附近,黄和平大厦、郑州大酒店、红珊瑚大酒店相继建成;而在二七广场,全国百货业的兴盛催生了中原商战,在此期间亚细亚商场、天然商厦、华联商厦、郑州百货大楼、金博大、金博大商务公寓楼,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同时也刷新着城市的天际线,直到1997年,中原路上耸起了高高的裕达国贸。
王怀民:“裕达国贸刚开业的时候,郑州市民奔走相告,很多人跑过去围观,当时这个场面是非常的热闹,人山人海的。有人说,郑州真是不得了了,盖这么高的楼啊!”
建成后的裕达国贸,高202.1米,比之前的郑州第一高楼——金博大商务公寓楼,足足高了90米,成为郑州新的第一高楼,是当之无愧的新地标。在裕达国贸改写城市天际线的同时,郑州中心城区外延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止。
公开资料显示,到1998年,郑州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为116平方公里,在此期间,郑州的两个“国字号”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相继诞生。站在新世纪的十字路口,郑州,究竟如何引领中原大地的发展,开始了新的思索。
市城乡规划局编制研究中心处长位彩利:“1991年国家和省指示,郑州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商贸城市。围绕这样一个要求,我们着手组织新一版的城市总体规划,并且于1998年获国务院正式批复实施。这一版规划确定了城市的发展方向为东西向,这也为郑东新区的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
郑东新区规划评审会现场
2010-2020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图
CCD撑起郑州西部“半边天”——
文化产业园区是中央文化区的配套服务区,由创意文化谷、文化总部园和莲湖湿地组成。
奥体中心
郑州大剧院
2019年8月19日,中国共产党郑州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扩大)会议切实把扩大开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紧紧围绕“在全省发挥更大辐射带动作用、在全国同类城市竞争中形成更多比较优势、在国际上赢得更大影响力”的目标要求,努力开创高水平开放发展的新局面。全会指出要走好“枢纽+开放”的路子,加快建设高水平开放平台。要发挥城市后发优势,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空间结构、基础设施,塑造现代化城市形态。
就在国庆前夕的“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系列新闻发布会郑州专场上,市长王新伟介绍了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郑州高质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支撑点就是“五个优势”:即突出的区位交通优势、充沛的人力资源优势、厚重的历史文化优势、良好的产业基础优势、较大的市场潜力优势。发力点就是“六个着力”,其中一个就是着力塑造现代化城市形态。
一要推进“东强”,发挥郑东新区示范作用,打造全省对外开放窗口、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地。
二要推进“南动”,发挥航空港区龙头作用,围绕“枢纽+口岸+物流+制造”,做大做强以智能终端为代表的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国际航空枢纽经济引领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高地。
三要推进“西美”,发挥高新区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城市生态屏障、全省创新创业最活跃区域,让西部拥有美丽环境、美丽生态、美丽经济。
四要推进“北静”,依托黄河生态文化带,突出“自然风光+黄河文化+慢生活”,打造郑州的“后花园”。
郑州:一座未来可期的城市!
来源 郑州电视台
编辑 佳泽
统筹 乔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