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解决南三环沿线的积水问题,今年,郑州市对南三环(工人路-通站路)沿线的雨水和污水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记者今天从郑州市市政工程管理管理处了解到,目前改造工作已完成97%,预计在汛期到来时可发挥作用。
据了解,南三环现状排水系统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运行已经有20多年,因原雨水管网建设标准较低(暴雨重现期P=0.5年),随着周边区域开发强度不断加大,现状雨水系统已无法满足周边区域排水需要。雨季时南三环道路尤其在郑密路、大学路、行云路、京广路、紫荆山南路、通站路口等路口积水情况严重。除雨水积水外,雨季还经常出现污水外溢的情况,严重影响周边居民出行。
为提高该区域抗内涝风险能力,急需对现状排水管网进行提升改造。郑州于今年4月份开始对南三环区域进行积水综合治理。南三环区域积水综合治理工程主要对郑州市南三环(工人路-通站路)、通站路(南三环-西干渠)、西干渠(通站路-京广铁路东20米)沿线雨水和污水系统升级改造,建设内容包含雨水管涵、污水管、西干渠疏挖和行泄通道建设四部分,工程总投资2.8亿元。项目完工后,将有效提升现有市政雨水系统的收排水能力,将南三环雨水系统设计标准暴雨重现期提升到P=5年,通站路段暴雨重现期提升到P=10年,西干渠内涝防治标准达到50年一遇。
截至6月26号,南三环雨水主涵已完成6.5公里,完成比例97%,目前还有7处路口点位因管线迁改和交通导改影响未贯通;计划在6月30号前,完成比例到99%;剩余京广路口、通站路口2个点位在7月10号前贯通后全线发挥排水功能,剩余道路恢复工程将陆续跟进。
在新建雨水涵同时,规划设计对南三环区域内现状雨水管道大多予以保留继续发挥排水功能;现状管道已全面完成疏挖清淤,并在沿线新增收水井和支管,以增强路面收水能力。
记者:李澎
编辑:梁景芝
统筹:赵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