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出去当上门女婿的多、外迁农户多
是有名的“三多”村
那时候,人们住的是窑洞
亩产粮食三五百斤甚至绝收
群众穷,甚至村集体还欠账186000元
如今可不同了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这儿村里有产业
户户有项目,人人有活干
村民收入翻了好几番不说
户均轿车拥有量都有1.5辆
去年
这里固定资产近3亿,集体产业盈利近630万
大家的小日子可谓是
村在林中现、房在林中建
水在村中流、人在绿中行
家乡面貌、生活境况彻底改变
这里——就是位于新郑市龙湖镇的泰山村
走进泰山村,一副美景画卷铺展开来。只见一条条宽广整洁的水泥路在村中蜿蜒,山间层林涌翠鸟鸣啾啾,碧水潭中绿叶红莲袅袅婷婷,绿树丛花下一栋栋民居小楼清新秀丽,一派“村在林中建,水在脚下流”的景象。
在这里生活了50多年的乔子军说,这些年村里的变化太大了,“原来一下雨,泥就粘着脚粘住自行车带,现在到处是柏油马路,设施很齐全,特别是老人的健身器材,还有路灯、绿化、安保、摄像头等等,配备都很到位。”
而十几年前,泰山村还是穷乡僻壤。过去由于土地贫瘠再加上极度缺水,泰山村9个自然村的1800多口人中,大部分都需要到外村去拉水吃。全村5000多亩地,荒沟荒山占了1400多亩,2800亩的可耕地往下挖一尺就是石头,粮食亩产只有300斤。村民穷,村集体更穷。村民王翠丽到现在还清晰地记得刚来村里的情形:“当时嫁过来时,这山上全都是荒草,石头坑有水,村里全都是小路,没有这么宽的大马路,以前啥都没有。”
2007年,在外经商多年的乔宗旺回村任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村民打井修路、恢复山体,利用毗邻郑州的区位优势和黄帝文化丰厚的资源优势,重点打造以千稼集景区为主的旅游业,力求把小山村打造成田园生态型宜居之地。乔宗旺说:“以前泰山村没有自然风光,没有名人故里,没有名胜古迹,是有名的‘三无’村,但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整理出了泰山村的黄帝文化、民俗文化、孝道文化、廉政文化、乡土文化等等,以文化为依托走出了一条一产、二产、三产融合的发展之路,走集体发展共同致富的道路。”
上午10点左右,村里车来车往,一辆辆大巴车停靠在泰山村停车场。记者跟随游客的脚步来到了山上的千稼集景区。一走进千稼集,别出心裁的建筑风格,让人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时代。游客赵女士说:“我基本年年都来,这里挺好玩的。带着孩子来了解下民国时期的文化,他们也需要了解下咱中国的历史文化。”
在小吃街街道两侧,洛阳的涮牛肚、开封的灌汤包、陕西油泼面、东北豆腐皮......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食在这里聚集。不远处的一家陕西面馆里,老板轩先生忙得不亦乐乎,他告诉记者,自己是千稼集景区第一批入驻的商户,如今在景区内已开了两家面馆,“因为乡村游千稼集民俗街是河南第一家,做的非常好,我们就来创业了。我干了七年了,‘一根面’也是我的店,那个店是这条街上第一家开业的,现在拓展业务了又开了一个铺子。因为这儿离郑州近,每到春节、十一、五一假期和周末,吸引好多游客来游玩。”
从2016年开业至今,千稼集景区共接待700多万名游客,春节时,游客数量曾达到30到50万人次。一半以上的村民返乡在家门口就业。王翠丽以前是一名全职家庭主妇,千稼集开集后,就在这开了一家餐馆,每月能有可观的收入,“日子越来越好,手里有积蓄了,就在山底下买了一套100多平米的房子,首付了30万。现在生活各方面都有所提高,车是前几年买的,也算是有车有房了。”
在旅游业的带动下,泰山村顺势发展民宿、田园、农副产品深加工、养老、培训、研学等20多个实体产业,建成5家主题酒店,接待规模达2000人以上。去年,泰山村固定资产近3亿元,集体产业盈利近630万元,全部以生活用品的形式,分配给每户村民。
泰山村党支部书记乔宗旺表示:“我们泰山村现在可以提供近2000个工作岗位,目前我们泰山村有1800口人,只要愿意留在家里都有工作岗位,我们现在的人均年收入由过去不足3000元,现在可以达到3万元,泰山村通过十几年的发展,老百姓的身份也由过去的农民身份转变为商人或者工人身份,同时现在还是股民身份,人人持有股,是要分红的。”
昔日的穷山沟,今天的富江南。如今的泰山村,在乔宗旺的带领下,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崭新气象。而乔宗旺也在谋划着泰山村更大的未来:“下一步,我们要完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升级改造,建设‘三中心一总部’,通过党群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医康养服务中心,再建立一个企业总部,把泰山村所有的私营企业、集体企业以及大的工商户,纳入到企业总部去办公,实现‘家富、村美、民乐、人和’的目标,让泰山村的百姓朝着更美好的生活一步一步走下去。”
本周一下午
在郑州新闻综合广播特别节目《我的家乡》中
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文化宣传部长乔子军
做客直播间
同样做客直播间的还有
河南巅峰规划设计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国利
Q
对泰山村的建议?
李国利: 首先是研学,因为泰山村有天然的优势和空间,这里业态非常丰富,做研学得天独厚。第二,我建议可以搞一个乡村振兴培训基地,这就只需要把现有的业态、运营和培训融合,把课程设计好。第三,我认为泰山村可以注重智慧乡村的建设,利用大数据来分析我们的市场、游客的消费习惯,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市场定位、市场宣传和市场业态的升级。
Q
乡村振兴规划有啥讲究?
李国利: 我们在做规划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多种规划要合一。比如说乡村振兴规划、空间国土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与土地性质规划等等,要讲究多规合一。因为我们在做规划时,要提前考虑到上位规划在整个空间布局中怎么发展,我们这块土地或者这块产业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由上位规划来决定的。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根据上位规划,划定一个范围来进行多种规划考虑,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战略发展方向。
//
记 者 手 记
过去,在泰山村流传着几句顺口溜:山上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姑娘嫁山外,就数光棍多。十五年后,泰山村旧貌换新颜:星罗棋布的乡村旅游景点、各具特色的九个自然村、朝气蓬勃的返乡创业青年……泰山村人气满满。
这个穷山村从“三无”到“三产融合”,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充分挖掘当地文化资源,以“旅游+”的模式,带动餐饮、娱乐、服务产业全方位发展,闯出一条“无中生有”的道路。
如今的泰山村,每年接待全国游客近300万人次,接待党政及社会培训团体近40万人次,接待大中小学生研学拓展团队近6万人次。通过建设新农村、发展实体产业,这片无人问津地,如今成了香饽饽。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姓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正昂首阔步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我的家乡脚步不停
下周一17:00
我们继续
带您回家
记者:张云帆 杨阳
视频:马一鸣 啸林
编辑:梁景芝
统筹:马松林 郭涛